移通资讯

【社团活动】我从故梦中醒来——记创意写作团“虚构文学的整理与情感表达”为主题的兰亭序文学活动

2019-04-23

阳光灿烂的四月,花香四溢的四月,让人萌发创作灵感的四月,在诗人的诗篇中,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四月的芳踪。而在我们的校园,四月与我们不约而至,同时也迎来了一场与作家老师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

4月21日是西方的复活节,一起复活的还有我们的诗情。我从故梦中醒来,梦中的世界是虚构也不是虚构。而如何创作虚构文学是每个热爱写作和文学的同学疑惑并确切想了解的话题。

下午四时,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创意写作学院创意写作团在汇江书院207举办了一场以“虚构文学的整理与情感表达”为主题的兰亭序文学活动。本次活动由写作团的指导老师作家毕然老师邀请了几位八零、九零后的作家:作家苏瓷瓷老师、作家潘云贵老师及作家孙鹏飞老师。

(兰亭叙文学活动的作家导师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


有同学提出:“老师,我总觉得我们现在还年轻,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是不是就写不出好的作品呢?”

毕然老师认为:“虽然有人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平顺,没有经历过金戈铁马、战事纷飞,没有太多的生死离别、跌宕起伏的人生过往,这样平淡的经历就写不出东西吗?其实不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有时生活中一个片段、一个局部、一种情绪或者感悟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艺术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创作。很多作家都是通过身边的事,或者以小见大的方式进行写作,通过生活的细节、一个小人物来表现这个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所以,虚构文学的素材整理及情感表达是每一位写作者都要面临,发生在身边的事,听到的故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当然,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表达你的情感。”

(九零后作家孙鹏飞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


接下来,孙鹏飞老师就毕然老师所说的技巧和方法对同学们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军人出身的孙老师为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自己的情感经历为素材进行书写,分别用三种不同的结局,让同学们选择一种最喜欢的结局,通过现场参与,使得同学了解了写作的规律。他在讲解时播放了一段自己创作经验的分享视频,提到了关于提高写作的方法在于:阅读。“阅读就好比将葡萄放入桶中,过几年以后你就会发现它已经不是原来的葡萄了,而成了甘甜的葡萄酒,酒香沁人心脾。”孙鹏飞老师用贴切的比喻告诉同学们:在创作虚构文学的前提是要拥有一定的储存量,存放“葡萄”的质量及多少决定了在收获葡萄酒时的醇香。

写作的方向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不同的年龄阶段想表达出的文字和情感也有所不同,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这也决定了每个人对于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年轻作家潘云贵老师告诉同学们:他最初写作的时候,也是以情感为主书写文章,从少年成长为青年,随着年龄的转变,写作开始发生了变化,他的视野逐步投向家族中的人和事,来表达人物的命运。其实,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是描写了一个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每一个人情感经历,自身的命运都是与他人不同,写出自己真实的情感,挖掘自己一片天地,就是自己最好的写作。

(九零后作家潘云贵讲述个人的创作经验)


文章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故事构成,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作家笔下会呈现不同的作品。作家苏瓷瓷老师通过对同学们的启发让同学们尝试写不同的故事:一个男人、两个女人和一条线索,就可以构造出四个不同的故事情节,这就是文学写作虚构的过程。世界上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也没有一片雪花是相同的,更不用说人类大脑的复杂性所能构造出的故事。虚构文学的创作过程就是像苏瓷瓷老师所说,充分利用大脑的想象能力,构建自己的故事王国。

兰亭叙的文学活动除了有文学写作方面的知识盛宴,还有轻松的游戏环节,使大家劳逸结合,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脑洞大开,并且师生共同参与,显得其乐融融。

在“谁是卧底”的游戏环节中,大家既担心又期待。游戏规则为:由老师们选择一个数字,从最右边的同学开始依次报数,报到幸运数字的同学会得到一张纸条,四位同学的纸条有三张纸条上的词语相同,一张不同,但与另一个词语相近。同学们需要通过言语依次描述,让大家猜测。最后由几位老师判断哪一位同学是“卧底”,这个游戏在于考验同学和老师对词语的描述表达能力及判断能力。

我们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期而遇,其中思想的碰撞、脑力震荡是文学产生的一种路径。虚构文学何尝不是以身边的人、事、生活的细节为原型创作而出,相遇相交相知,才能更深刻的体会生活,体察人性。反映在个人的创作中,会使得人物塑造更饱满,写作更有动力,因为有你一路同行。

兰亭序文学活动总是在大家意犹未尽的时候,宣告落下帷幕。一下个五月,又是一个莺飞草长的美好季节,让我们期待五月份的兰亭再次与我们惊喜相见!

兰亭叙文学活动,五月再见!不见不散!

 

图文:孙鹤

(创意写作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