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鱼城研讨】钓鱼城研究会传统文化小讲堂第二期成功举办

2019-04-28

4月26日下午四点,钓鱼城研究会在博物馆二楼多媒体教室举办了第二期传统文化小课堂——“鱼城雄魂篇”。主讲人罗林为大家带来了 “关于钓鱼城的三两事”。

本次的小讲堂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罗林介绍了在钓鱼城之战中宋蒙两方各使用的武器。宋军以重步兵为主,他们使用的武器以为枪斧刀弩为主,盔甲厚重、防御能力高,但是移动较慢。宋军曾利用重步兵配以密集阵容屡屡击败金朝骑兵,但也因为装备过重的原因导致负荷太重,自身实力展示受限而未能全歼金军。

蒙古军则主要采用弓骑兵,行动迅速,他们一夜能夜行百里,集火力机动性为一体。蒙古军依靠这类兵种在多瑙河畔大破欧洲最精锐的十万匈牙利大军,几乎彻底消灭了欧洲的抵抗力量。同学们听着罗林的介绍,都不免为这两类兵种感到惊讶。

主讲人罗林又 讲到“投石机”,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头抛出去来进行攻击。罗林讲到投石机守城的时候可以用,攻城也可以用,蒙哥汗就是被投石机砲风所震受伤的时候,同学们讨论起了这一神奇兵器,有些跃跃越试的想画出结构草图来。

其后,罗林介绍了“天神折鞭之地”——钓鱼城,36年的抗战史,这不仅是南宋王朝与蒙古大军之间的斗争,更是改变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它创下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而在这场战争中也出现了不少的英雄人物,例如余玠,王坚,张珏等等。同时钓鱼城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和系统的防御体系也是经久不衰的话题。

“人生难觅一红颜,若水三千方知难”,最后,主讲人罗林讲述了熊尔夫人的故事。因连年旱灾,钓鱼城中断粮已久,百姓异子而食的悲剧时有发生。为了救百姓于水火,熊耳夫人劝王立以保全城中军民性命为条件开城降元。最后,钓鱼城全城军民的性命得到了保障。后人为熊耳夫人立牌,又砸毁牌位,几经波折,是非功过,对熊耳夫人的评价到底正不正确?这是主讲人留下的问题,更是历史留下的问题。今天的历史小课堂就到此也就近尾声。

历史小讲堂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历史留给我们的知识却是永久的。当今学子,就应该构建正确的历史观来看待历史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将传统文化流传下去,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撰稿/摄影:向丹

(钓鱼城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