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书院朋辈互助精神,展现书院育人成果,书院部于11月中旬启动“首届书院优秀学子成果展”活动。本次活动将通过线上系列报道推广与线下集中风采展示两条主线开展,以挖掘书院学子成长故事与书院育人成果为主要内容,旨在展现书院优秀学子的成长经历,在书院内营造朋辈氛围,以鲜明的故事感染学生,以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
书院人物第3期:艺术传媒学院年级长,书院百人成长档案项目成员,连续三年移通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目前在重庆电视台实习。让我们来看看他与书院的故事。
那天我18岁,初到移通,就与别都书院结下不解之缘。至今我还记得入学那天在别都书院一号楼下的书院帐篷里登记时的自己。现在我21岁,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回顾这三年多,我在书院收获颇丰,从百人成长档案项目到荷塘文化节再到出国交流……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的经历中逐渐成长。
关键词一:失败
那是大一刚入校不久,我从年级群里知道了学校的哥大伯大出国交流项目,一直想要出去看看的我索性就报了名。刚开始就感觉没有太多的担忧、害怕,应该是觉得自己肯定选不上,但试一试又不会少块儿肉。初试那天,我说着蹩脚的英语“丢人现眼”,自己现在想想也十分好笑。不过好在自己曾经系统的学习过播音主持,声音条件也还不错,靠着这个还是吸引到了一位老师的注意。她说:“你的形象声音非常符合当我们别都书院的主持人。”当时我很开心,刚进大学就得到了老师的认同,真好。但是想着初试的发挥实在差劲,也不会进入下一轮竞争,结果我竟收到了下一轮面试的通知。既然如此看重俺,那俺一定得好好冲一把。从刚开始的满不在乎到重视,这个转变是书院老师的一次鼓励、支持。当然,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倒在了第二轮,其实我提前为这场面试好好做了准备,拿来了艺考时的西装,好好了解什么是无领导小组讨论。当在候场时发现身边都是非常优秀的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们,我就知道我离“凉”不远了,高度紧张的我,在正式开始后也就说了个“寂寞”。应聘班委我成功了、应聘广播站我成功了、应聘学术实践部我成功了,这次我失败了,这是我大学的第一次失败。但也正是这次失败,让我走上了完满之路。
关键词二:成功
那次失败后,我认识了初选时给我鼓励支持的向艳平老师,我亲切地称她“向姐”。她也兑现了当时说的话,我以主持人的身份站上了终选秀的舞台。那次登台是我大学时第一次主持,也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选手,也在我心中更加埋下了一个渴望“成功”的种子。
之后我去参加了NIU的国际交流项目,在核心专业类别竞争时以一名之差失之交臂,但在全员海选时我成功入选,在大一时前往NIU进行学习交流。在首届“双子杯”渝晋两校大学生诗歌对抗赛中获得十佳朗读者。在校园荷塘文化节闭幕式暨“藕是吃货”师生共膳的活动担任主持人……
到了18年的11月份,哥大伯大出国交流项目它又来了。这次,我在大一这一年的各种磨砺中蜕变,收获一系列的成功,在完满之路上越走越顺。我积极备战,过五关斩六将,一路冲到终选秀的舞台上,终于以选手的身份站在了一年前我渴望的地方。这一次我成功了!
关键词三:收获
一场场活动,一次次比拼,收获的可能是一次次荣誉。而我感觉在书院,我最大的收获不是这一次次荣誉,而是这个大家庭:是书院家亲眼见证了我整个大学的成长变化。大一时,哥大项目选拔虽然失利,但是书院的陪伴与支持,助力我成为第一次国际交流终选秀主持人;大二时,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我朝着哥大发起第二次,悉心总结,分析优劣,运用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去到了梦想的彼岸;大三时,我有幸成为国际交流选拔的学生评委,从选手到主持、再到选手、评委,这是我与书院的不解之缘,是书院家守护、缔造我内心深处的“梦”。是向姐、是成哥、是南西姐、是嘉哥、是同百人成长档案里的小伙伴们如同家人般的陪伴,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是当年向姐、成哥的教导、支持和帮助下才成就了今天的我,还给了我施展身手的舞台和机会,你们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感恩遇见书院,遇见你们!我也希望将这份不解之缘继续延续下去,愿书院的每一位家人都能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目前我已经在实习岗位上耕耘另一份天地了,蓦然回首时家人们的守护仍然历历在目,还有遗憾的就是因故没有参加我们别都书院的集体生日会,不过我相信,以后一定有机会的。
别都书院供稿
书院部转稿
上一条:【组织建设】“思维碰撞,共享换乐”——记外国语学院完满合伙人第一季启动仪式
下一条:【学院风采】创建寝室文化 呵护美好家园——艺术传媒学院寝室文化周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