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627期|书院印象:从校园到市场,从合川到阿塞拜疆 ——别都书院学长公开日第13期

2020-12-03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自己去悟。”11月27日下午4点,中德学院2017级韦俊龙学长作客别都书院“学长公开日”线上直播间分享了个人从校园就创团团队,到成立跨国公司的经历与经验,助力在校学弟学妹在完满路上理清创业创新思路,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励志上进、敢想敢拼、思路清晰、能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青年。

大胆入“局”,勇于验证想法

不怕没想法,就怕有了不做。交流开始之初,韦俊龙学长以我国国产新能源汽车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案例抛砖引玉,告诉同学们“创业想法应融入实践中检验”的道理。“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无数个创业成功的典范和道理,而是亲手将一个想法、一个创意落地成形的过程。”面对同学们的诸多疑惑,学长以“校园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了创业过程应注重积累的具体方面。

资源统筹,多抓优质平台

面对“实践无法落地”、“平台不能精准对接”等困难情况,韦俊龙学长根据自身经验,为同学们提出在校创业“三步走”战略,学长指出:一要走进校园创业基地,寻求与创业方案相匹配的项目或平台;二要至少走遍当地的优质创业平台,与相关人士建立联系,去粗取精、取长补短;三要走出校园,走进市场去探索发现,为可行性方案打基础。除此之外,学长特别强调,更要学会变通与链接,将“校园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效结合,统筹规划管理,才能高效率推进创业项目。

坚持“初心”,敢为青年担当

新冠疫情扩散之初,全国各地应急物资均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为解决合川区当地“额温枪和口罩紧缺”的燃眉之急,韦俊龙学长带领团队勇担国之重任梳理解决方案,寻找突破口,疫情紧急时刻协助合川区卫健委从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家运输了近4000把额温枪20万个口罩用于合川区疫情防控攻坚,为抗“疫”助力。这段经历是我作为创业者以来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经历之一”,韦俊龙学长强调坚持初心,不仅仅是坚定创业的想法,更是要把社会责任融入到个人事业中这是促进个人成长的有效力量,也是创业真正的灵魂。

创业良言,学长倾情助力

创业道路上同学们虽充满好奇、新鲜感与冲劲,凭着满腔热血与期待草草走上战场,力求快速成功,学长表示:光有“想法和拼搏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是创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要争取“走的长、走得远”而不是“走的快、变得大”,针对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韦俊龙学长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破圈”出击——“要走出寝室、走出家里、走出现有且固有的圈层去创业”;

“大小”兼得——创业商机并非乍眼即现,而是在于对生活、工作、学习的深入体验与细致观察,要有“大机会抓得住”、“小机会不溜走”的态度;

“把控风险”——坚持“低风险创业”、“低成本运营”、“轻资产运营”,避免踩坑,把控失败风险,在局势尚未明朗的情况下让自己有后路可退;

“体系创业”——善于归纳总结,运用成熟的“商业模式”去尝试创业,避免毫无头绪的“为了创业而创业”;

“画饼警觉”——拓宽自己的视野与行业知识面,面对商业谈判时先客观且系统的分析可行性,避免发生因“知识面盲区”导致“被画饼”的情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韦俊龙学长告诉同学们,面对未知的道路,要学会未雨绸缪,提前思考与布局,磨刀不误砍柴工,“慢”即是快,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更长久。


撰稿:许安琪

供图:杨兰俊

别都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供稿

书院部转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