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蒙诸君多启智,三尺之上笑春风。为响应学校以赛促教的精神,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打造强交流、跨专业、多维度的教学环境与气氛。艺术传媒学院自2019年3月开启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序幕,通过报名、初审,于2019年4月10日16点,在第八教学楼309开展了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
本次教学比赛由副院长李轶天主持,连同教研室主任张梅、黎珂位、李如冰、王芳组成评委组。艺术传媒学院全体教师参与此次教学活动。参赛教师涵盖艺术传媒学院三个专业,有秦琦琅、郑宇、胡巾煌、曹洋洋、葛金松、陈燕、吴杨爽、李杜风、廖国臣、斯雯等十名教师。
竞赛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有序开展,每一位参赛教师均展示出扎实的备课准备和良好的授课能力,以本人所授课程及研究领域为参照,选择贴近社会热点或具有丰富实践意义的知识点进行讲授,体现出独特的教学风采和研究思路。
首先,新进教师曹洋洋以“电影表达”为话题,从电影本体论的角度讲述了人类选择电影作为表达媒介的深层心理机制,体现出强烈的人文气息。课堂引入充分,教学风格体现出循循善诱、逻辑清晰的特点。
教师秦琦琅以“影视后期的小误区”为题,分别从设备、演员、编码、格式等角度,为大家讲述了在影视产品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将H.267、Gopro Cineform等数字化较强的编码格式进行功能性的分析,并对常用视频格式进行了对比分析。课堂气氛轻松幽默,要点突出、举例生动、贴近生活。
教师葛金松以充满学理性的方式,分享了关于“当代新闻粉碎了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话题的思考。语言精准、观点犀利,以新闻不等于真实、新奇不等于重要等观点切入,对当代新闻对于受众一些负面引导进行了反思。更结合了当下新闻的信息海量性和导致的制度性健忘进行了讨论,以思考的方式引导大家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陈燕以“潜台词”为话题,充分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与播音主持艺术的知识,对对白的深层含义进行了探讨。课堂举例丰富,互动性强,教学环节完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教师吴杨爽讲述了“无技巧转场”的使用原因、三种使用方式,并以影片作为案例,带领大家进行分析。案例选取涵盖影视广告、宣传片、vlog等作品,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影像解读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引导。
教师胡巾煌讲述话题为“什么是新闻”,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进行了拆解式的分析,将影响新闻架构的因素分别阐述,还列举了对同一事件进行不同侧面报道的纸质媒体,进行形象的对比分析。要点突出、逻辑性强,课堂节奏明快。
教师郑宇选择具有实践意义的“医疗服务中的信息设计”为话题,以减少医疗事故的产生为出发点,逐步进行设计思路的展示。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突显了设计学科的社会意义。教学设计图文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场景代入感强。
新进教师李杜风讲解了“三维软件(3DMAX)的材质编辑器”的相关知识,主要针对软件的实际操作进行讲解。对材质与贴图、内置程序贴图和外置贴图等概念进行了区分,采取步骤图和展示图的方式,对不同操作行为的反映进行分析与展示。
教师廖国臣以“设计思维表达”为题,以游戏的方式引入话题,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设计思维表达的目的、思维、形式与方法。将原本较为空泛的话题拉入生活,在互动性强烈的教学气氛中,让大家形成了对设计思维表达的具体认知,课堂气氛轻松,体现出充分的课堂调动性。
教师斯雯以“纪录片概述”为题,讲述了纪录片的概念和社会意义。纪录片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影片类型,更是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地区的优势类型。课堂列举了诸如《舌尖上的中国》《二十二》《厉害了我的国》《人生一串》等优质纪录片,对纪录片的界定、虚构与非虚构等小话题进行了探讨。
竞赛结束后,李轶天副院长对本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各位参赛教师的能力与热情,并对大家之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树己树人、不忘教育使命、加强跨学科学习的要求。最终,经过评委充分的讨论研究,秦琦琅、陈燕、廖国臣三名青年教师将代表学院参与学校青年教师竞赛。
一畦杏坛,仰观宇宙之大;三尺讲台,俯察品类之盛。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是青年教师展示教学风采、拓展教学思维、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更是检验自身教学基本功、学术功底、教育激情和综合素质的舞台。希望广大教师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老师”为标准,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撰稿人:杨帆
摄影:李琦
(艺术传媒学院供稿)
上一条:【征兵培训】积极应征,富国强兵——记合川区2019年高校征兵工作业务培训顺利开展
下一条:【运动会】为青春呐喊,为荣誉而战——我校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精彩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