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书院工坊作为朋辈圈层搭建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在书院区域内自主进行项目的开发、孵化和实践,同时也为书院乃至全校学生提供优质的“不到20人”小型常态活动。创写工作室作为廊桥书院较早一批成立的学生工坊,围绕廊桥书院决策力培养的三大基点之一“洞察”,创立并举办了以“三江聚语”为主题的文学分享系列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眼界。
本学年创写工作室结合书院活动学生参与情况,借力悠学派对“三江聚语”进行了结构调整,每月2次以书籍品鉴、影视品鉴、作品分享等形式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文学活动的固有模式,力求给同学们带来不一样的文学体验。
10月24日, “三江聚语”第1期书籍品鉴《海的沉默》。法国作家维尔高的成名作《海的沉默》将两个因特殊历史背景而原则对立的人却互相吸引的故事带入大家的视野,引发了活动参与者的热烈讨论:“在这部作品里,我感受到男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明明是相互吸引的两个人,却因为国家、种族的束缚而选择放手。”“我认为爱情并不是主线,作者更多的是为了表达战争使主人公理想破灭的悲惨。”
10月31日,“三江聚语”第2期书籍品鉴《情人》。杜拉斯的中篇小说《情人》用颇具意识流的叙事方式带领参与者们体验了一场跨越种族的爱情。除去精彩的小说内容,作者这种一会儿表达自我,一会儿又叙述故事,反复地把读者推向纯粹的虚构,再带回自传性的现实的写作方式要求同学们在阅读中需要有丰富的感知力和耐心,去捕捉作者创作过程中的思绪和情感波动,一旦掌握方法理清思路,读者将会了解到比故事本身更多的信息。
11月14日,“三江聚语”第3期影视品鉴《燕尾蝶》。同学们在观看完日本导演岩井俊二指导的电影《燕尾蝶》后写下了不少深刻的感悟“在电影鲜活的片段中,无论是固力果如痴如醉的演唱,还是火飞鸿从拘留所中被释放出来的狂奔,亦或是凤蝶的‘我想纹身’,都表达出青春潇洒肆意、破茧成蝶的美丽。”“电影是现实的群像,故事的主角是现实中一部分人的缩影,我希望我们都能像电影表达的那样,即使身在深沟,也始终充满希望。而燕尾蝶代表着的就是自由与希望。”
11月28日,“三江聚语” 第4期书籍品鉴《千只鹤》。短篇小说《千只鹤》讲述了一段涉及两代人的情感故事,表现了爱情与道德的冲突,同时也对日式风物与心理有着十分突出的刻画,让同学们既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也能了解爱情的不同表现形式。
12月5日,“三江聚语”第5期参与者作品分享《港湾》。“我认为,这篇小说更像是一篇日记,语言也有些平淡。不太能引起我的共鸣。”“写作的目的不就是倾诉自己的情感吗?只要写出自己想写的,语言平淡也没什么不好。”不同观点的碰撞把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也让组织者见证了“三江聚语”带给大家的改变和收获。
廊桥书院创写工作室以“三江聚语”一期一主题,一月两分享的频率让书院学子体会文学角度看待世界与故事,工坊在不断积攒人气的同时构建了书院的小型“文学圈子”,未来“三江聚语”系列也将从更多视角去解构书与影视中的文学,带领大家在文学中探寻更多“观点”,在不同的积攒中收获属于自己的“认知”。
供稿:廊桥书院创写工作室
撰稿:肖亚轩
书院部转稿
上一条:【艺术修养与实践】“声动梁尘·共叙华章”—— 第十三届校园合唱大赛顺利进行
下一条:【完超活动】凝聚班团之采,绽放完满之彩 ——智能工程学院11月完满超级团支部活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