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镯镯其华,月色无银”。银饰文化是苗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银饰锻制技艺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苗族非遗文化,让苗族文化走进学生,同时倡导环保理念,马克思主义学院携北山书院学生自治委员会于5月5日下午3点在黄桷树广场顺利开展“巧手倡环保·曼玉苗簪花”活动。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静、张兴玲老师组织,全校150余名同学参与。
活动伊始,组织者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苗族银饰文化的起源及历史过程。已有千年历史的苗族银饰不是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 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合体。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与精巧的工艺,不仅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瑰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而且也展示出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精神世界。
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所有在场的同学们通过手工制造簪花、苗族文化知识竞答、手工DIY手链、打卡拍照等环节切身经历,深刻感受苗族文化魅力。
环节1:博闻强识·茹古涵今。在宣纸上展示出苗族文化风俗小标语,再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深刻了解苗族文化。环节2:神藤神剪·别出心裁。同学们通过在回收的易拉罐铁片上描绘成花,裁剪成一片片小花瓣,将绿色低碳与非遗文化相结合,展现了当代青年对非遗传承的追溯。环节3:匠心独具·乐道拾遗。以手造物,以物寄情,同学们将一片片剪裁好的小花瓣拼装成花朵,再把一朵朵花拼接成簪花。环节4:云想霓裳·蝉鬓飞云。同学们头戴苗族头饰,穿上汉服进行打卡拍照,素色汉服加精美苗族头饰互相映衬。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表示自己在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中增强了对苗族文化尤其是银饰文化的深刻了解,更在一个个亲手制作的作品中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当自觉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山书院联合供稿)
上一条:【马院之声】马克思主义学院▪北山书院联合开展红岩主题月系列活动
下一条:【教研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