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社团活动】戏剧般的人生,人生般的戏剧——创意写作团第27期兰亭叙系列文化活动

2019-11-19

11月17日晚上7点,创意写作团兰亭叙第27期文化系列活动在C区北山斋书院F201教室顺利举行。创意写作团的成员如约而至,本期“兰亭叙”活动由创意写作学院的作家教师、作家班戏剧工坊导师王恒绩老师主讲《戏剧人生》。

走进室内,寒意顿消,温馨的布置让大家倍感温暖。活动先由一个小游戏开始热身,代表不同地域的几位同学选择用开火车的方式开启了今天讲座的前奏,从北京到重庆,从宁夏到杭州,同学们在地理中穿梭着,欢笑声不断,逐渐让略有些紧张的现场氛围欢快起来。

“戏剧是用一定的手法、方式、风格表达生活的表演形式。”游戏结束后,王恒绩老师开始了以“戏剧人生”为主题的讲座。王恒绩老师朗诵了一首周国平的诗歌《邂逅》,告诉大家人生就是“物是人非”般的戏剧。随后王恒绩老师开始讲述自己传奇般的人生路程——王恒绩老师是湖北红安人,红安县是众所周知的中国第一将军县,是革命老苏区。他作为教师的孩子却只读了7年书,因为自己是家中长子,在读书期间父亲生了重病,家境十分困难。于是,在1985年中考结束后,王恒绩老师选择外出打工,供养弟弟妹妹们上学。

15岁的王恒绩,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武汉打工。初始是在建筑工地,由于是童工,干活还得躲躲闪闪,每月只能攒下20元工资。后来在偶然的机会中去帮老板守书摊,在工作的同时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他说,天天书香作伴,那是他最幸福的一段时光。然而因为是农村孩子,常被盛气凌人的老板非法搜身,看他有没有贪污营业款。他离开了书摊,四处找工作,在火车站游荡了7天,受到了个别工作人员的粗暴对待。后来是车站附近的一家餐馆收留了他,他成为了一名洗碗工,并由此开始了长达12年的厨师生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经历,后来王老师当上记者后,写新闻,找角度,总跟人不一样。他说虽然自己没有上过几年学,可是自己却在社会这所大学中修得了最高文凭。

干一行爱一行,王恒绩老师一边炒菜一边成为优秀的厨师,另一边又开始了写作,写了很多广为人知的作品,以至于饭店的老板将他列为金字招牌。

他的人生充满戏剧般的传奇。一位省政协常委常在报刊上读到王恒绩的作品,很欣赏他的才华和冲劲,就力邀他去省级刊物做记者,这是他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当他通过考核拿到墨绿色封皮的记者证的时候,他自豪地拿给爸爸看,父子俩都很激动。从此,他“放下炒瓢子,拿起了笔杆子”,成为了一名省级大刊的记者。此后,他不但被评为“武汉首届十大杰出务工青年”,全家还获赠武汉户口。

王恒绩老师总结道:做厨师时,拿了十杰青年奖;做编辑时,拿到了湖北省十大优秀编辑称号;做记者时,凭借自己独特的新闻敏锐感,作品三次上了央视的“焦点访谈”;做影视编剧时,他亲自编剧的院线电影《三袋米》(小说作者也是王恒绩),在央视电影颁道重播31次,拿到了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颁发的国家大奖。

讲到自己戏剧性的人生,王恒绩老师想到了母亲当年为了借58块钱而下跪的画面,他说:“母亲下跪的那一刻,在我心里定格成为了一幅画、一尊雕塑,并且时刻在我脑海浮现,母亲跪下去,是为了儿子站起来。还有那些给予我机遇的人,每念及此,我就不敢让自己有丝毫颓废和懈怠。”这些感人肺腑的话赢来了阵阵掌声,很多同学都不停地擦拭着眼泪,凝神静气地听着王老师的戏剧人生。

接着,王恒绩老师介绍了为他赢得巨大声誉的《疯娘》的创作背景。他提到自己的舅妈——那个不知道从哪儿来的疯女人的遭遇。2003年的清明节,是他做记者的第六年,他回到家乡去扫墓,看到当年作为疯子的舅妈坟墓,不由悲从中来,当时就有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仅用四个小时就写了一篇5800字的小说,发表后,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委等六部委联合买走了话剧版权,在全国巡演1300多场,国家领导人还陪他一起观看了首演。《疯娘》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王老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人大厅,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隆重颁奖。《疯娘》不但被收入《大学语文课本》,而且累计售出国际国内各类版权14项,并在二十多个国家发行。王老师笑称,版权收入自然也是不菲的。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最后,王恒绩老师令人惊奇地演唱了一首余光中的《乡愁》,结束了讲座。

同学们意犹未尽,纷纷举手向王老师提问。一名同学看到现场大家面目表情沉重,还有的同学热泪盈眶地擦拭着眼泪,欢快地表达了老师的喜爱和感激之情。一位从涉外商贸学院慕名赶来的同学代表中文系向毕然老师、王恒绩老师致敬,这位同学认为中文系无法培育作家,只有社会才能培养出好的作家,他认为像王恒绩老师这样从社会大学里走出来的作家,非凡的经历和执着的毅力更令人敬佩;另一位同学为了表达自己喜爱之情,与王恒绩老师喜不自禁地握了手;还有一位同学,询问关于孤独的困惑,王老师回应说:“对于写作而言,孤独是必要的,孤独是充电的时间,在人家打牌的时候,我在读书学习,这就是我的孤独。有志于创意写作的同学应该学会享受孤独,唯有埋头,才能出头,急功近利是违背创作初衷的。有的人只是看重自己的孤独,而看不到自己孤独时身边的风景。”

最后,由创意写作团的指导老师毕然老师为本次“兰亭叙”活动作总结,毕老师表明:师生之间需要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交流,王恒绩老师的那种传奇经历也让她感动,面对逆境的坚韧不拔的处理方式令人钦佩,也的确值得大家学习。也许,选择文学的陪伴,虽然表面上会与他人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因为你心中有文学的力量,你会觉得人生会显得格外的不同。正如王恒绩老师的戏剧人生,绝非偶然,而是他的必然成果,因为只有在社会大熔炉里的千锤百炼,方能煅出真金。

每一次“兰亭叙”文学活动都让大家感到意犹未尽,活动结束后,大家依然围着王恒绩老师问长问短,王老师也非常耐心地解答着同学各种各样的问题。伴着疾冷的风,我们一起行走在路上,却并不觉得冷,因为我们心头有了一盏文学的明灯。




撰稿:蒋晓龙

(创意写作学院创意写作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