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谣言:低温可冻死新冠病毒?
真相:不可以。
辨析:低温不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摄氏度、390分钟可有效杀灭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在负60摄氏度环境下可存活数年,部分实验病毒标本正是在低温环境下保存的。
提示:低温天气更不能放松警惕,尽量少出门,少聚集,外出归来及时洗手。
2、谣言:免疫增强剂可预防新冠肺炎
真相:不能
辨析:免疫增强剂可激活一种或多种人体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于慢性难治性感染,在应用抗微生物药的同时可联合应用胸腺肽、干扰素诱导剂等免疫增强剂。但在机体没有明显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不能盲目使用该类药物,以免产生不良反应,破坏机体自身的免疫平衡。
提示:目前尚无针对新冠肺炎的预防药物。均衡营养、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3、“无症状感染者”系“确诊病例”?误区
3月20日下午,网传韩家墩街综合社区关于“昨晚丽水康城小区又有新增病例”的“重要通知”。对此,武汉有关方面做了回应:“经查,小区居民张某某为无症状感染者,根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的通知》,非确诊病例。”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定义,新冠病毒的“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无临床症状,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或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1月2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第三版)》中,就将“无症状感染者”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进行了区分,如果新冠病毒核酸检查呈阳性,但没有症状,不纳入每天发布的确诊病例中。
解放军呼吸病研究所原所长刘又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已确认“感染”却无症状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尚在潜伏期,潜伏期一过就会有症状,另一类则自始致终无症状。
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不纳入确诊病例?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定义,疑似及确诊病例,需具备临床表现。无症状感染者因无临床表现,需要集中隔离14天并做进一步的检测来进行判断。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期间出现了症状,则将其作为确诊病例报告并公布。
核酸检测阳性是否等于具有传染性?
“无症状感染者”与“复阳”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均可为阳性,是否意味着二类人群都具有传染性?记者就此问题采访华大基因了解到,核酸检测阳性指的是该次测验在取样部位处发现了病毒的核酸。但是核酸来自“活病毒”还是“死病毒”,需要对病毒进行培养才能确认。刘又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核酸检测阳性不能判断病毒的浓度和活性,更不能判断是否具有传染性。
刘又宁还表示,目前的“复阳”患者因其愈后短期内体内含有抗体,病毒无法在其体内繁殖,因此基本不具有传染性,不适合纳入无症状感染者范畴。
怎么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如何处置?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中描述,目前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和传染源追踪调查等途径发现。
刘又宁称,目前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的处置是发现即隔离并且于2个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在隔离期间继续进行核酸检测以及进一步观察其是否出现症状,也可以对其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进行干预。原则上连续两次标本核酸检测阴性后才可解除隔离。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
如今检查是否为无症状感染者唯一的确诊方式就是核酸检测,但是大部分地区核酸检测盒的数量都是有限的,为了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可以进行自我诊断。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呼吸内科主任郭红荣称,如果无疫区旅行史,而且没有家庭聚集性发病,没有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史,不需要过度担心。但如果有相关流行病学史,就算自身并无症状也要及时上报,并且做好相关隔离工作。
外来输入人员是否存在无症状感染者,如何应对?
近期,随着国内输入性病例的增加,对于外来输入人员中是否存在着无症状感染者的疑问,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雷怀定回答称:“外来输入病例无症状者应该有一部分,安检易被忽视,最好的方法就是外来入境人员均单独隔离观察14天。”
郭红荣则建议:“在境外归国人员隔离期间,对疫区来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或基因测序,以此来确定是否存在无症状感染者。”
4、阜外医院偷运患者血样出境?谣言
27日,有网络传闻称“阜外医院有人偷运新冠肺炎患者血样出境”等相关内容,引发社会关注。晚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声明称“网络传言我院有人偷运新冠肺炎患者血样出境的信息是谣言”。
27日晚间18时29分,阜外医院的微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声明称“针对近期网络出现关于阜外医院有人偷运新冠肺炎患者血样出境的传言,特此申明如下:这是谣言!请大家不要听信任何形式的传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20时12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再次发布声明:“1.我院是心血管疾病专科医院,没有发热门诊,也没有资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2. 网络传言我院有人偷运新冠肺炎患者血样出境的信息是谣言!请大家不要听信任何形式的传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5、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需佩戴14天手环?
近日,网络热传一张佩戴着手环的老人乘坐公交车的图片。配文指出,这是国家让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统一佩戴的标识。
辟谣:事实上,图中的场景出现在中国香港。日前,香港特区政府订立《外国地区到港人士强制检疫规例》,规例于3月19日零时生效,为期三个月。外国地区抵港人士须佩戴手带(手环),并在手机上安装配套应用程序,接受14天强制检疫。图中老人佩戴的,即是这样的手带(手环)。目前,我国其他地区并没有对新冠肺炎的治愈患者进行任何“标识”措施。
6、室温越高越可以预防新冠肺炎?
网络流传一种说法:室温越高越可以预防新冠肺炎。辟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明确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但高温消毒不等同于将生活环境保持较高温度。室温过高,人体舒适度会大大降低,甚至出现鼻咽发干、充血,精神烦躁等症状。高温很可能加重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肺部负担,诱发人体不适。
资料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新闻网、光明网、科普中国、中国经济网、广东省教育厅官网、石家庄互联网举报中心、楚天都市报,中国药学会科普官方微信公众号、阜外医院官方微博、人民网
整理人:彭爽
(大学生记者团 宣传新闻中心)
上一条:【完超故事】记录温暖,守护安宁——艺术传媒学院2019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完满超级团支部战“疫”札记(二)
下一条:【院系风采】防疫知识不可少 论文写作促交流——“2016级防疫培训暨论文写作指导”线上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