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社团活动】第二届农情农事民俗文化节之“学农技 ,增农艺”之名师指导活动

2016-12-08

12月7日,一个普通而又特别的星期三,阳光正好,一个温暖的日子,这个中午,忙碌的你是否在双子湖畔的图书馆中为期末奋战?或者闲暇之余深藏寝室和同学开黑,或捧着手机,或侃着八卦?但在这个中午,农耕协会及院系农场劳动工作队的主要种植骨干齐聚C区社团活动中心,因为这里正在举行第二届农情农事民俗文化节之“学农技,增农艺”为主题的农耕种植技术学习活动。

 

 

本次“学农技,增农艺”名师指导活动的主讲人,我们邀请到有着非常丰富种植经验技术的刘奶奶,62岁的刘奶奶现跟随家人一起居住在合阳城街道办事处丽景水岸小区,但她还是在高楼林立的商品房附近的空地上开辟了一片属于她的土地,并且在这土地上种植了常见的蔬菜瓜果,当问及到为什么不愿意停下来,在城市里享享清福,刘奶奶这样说到:“我是一个农村人,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离不开土地,闲暇时间很多,正好利用起来种植一些需要的蔬菜,土地就在那里,空着也是空着,只需要花上一点时间和精力,就可以种出一家人所需要的蔬菜”。刘奶奶的话语简单而朴实,这是一个农村人对土地最深沉的恋情,也是一个农耕人刻画在骨子里的农耕情。

 

 

刘奶奶此次主要为大家讲解了一些关于农作物耕作和养护方面的知识,诸如一些在农作物的成长期间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处理?要多久施一次肥,多久松一次土,在农作物成长的过程中的病虫害需要如何防治?这一群种植骨干们平日里还可以在同学们面前侃侃而谈,但一到刘奶奶面前,就表现得一无所知,个个求知若渴,疯狂的汲取知识。

 

 

同学们可不会放过此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停地向刘奶奶提出关于农场种植时出现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油菜苗在小苗阶段叶子就开始变黄了?我们这些有机无公害肥料应该如何撒放?种植经验丰富的刘奶奶细心地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让在场的同学们对农作物的种植技术管理更加纯熟,同时也认识到中华耕读文化的博大精深。

 

 

 

 

理论指导结束后,我们邀请刘奶奶来到C区食堂顶楼的时令性蔬菜种植园,对我们之前种下的莴笋以及上海青进行实地的指导。为我们讲解种植方法上的误区,并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的进行农作物种植。刘奶奶一上来便看出莴笋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地方因为栽种的过于密集导致莴笋的营养不够,长得比较矮小,而有的地方太稀疏,植株就长得比较快都开出来花来。有的还出现了一些病虫害的问题叶子开始变黄了。”刘奶奶在现场位我们讲解以后应该如何防范这些问题,出现了这些问题改又怎样处理。

 

 

 

 

刘奶奶不仅教导我们要在种植过程中细心,在生活中更要认真的负责去做每一件事,不放过任何小细节。正如农作物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病虫害问题,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此时就要及时处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耕读文化之所以可以流传千年,不仅因为它关系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更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新时代耕读文化的传承更需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用于今天公民道德的文化建设之中,也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文明的现代中国社会的需要。

(撰稿:曾勇 摄影:王明华)

(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