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的48小时里,36名挑战者,168名工作人员用日均40000+的步数,12条纪实VLOG,3段回顾访谈3400余次的QQ空间及微博获赞,110万次微博话题浏览量诉说着他们对于“三江”的独家记忆。从沮丧、抱怨、崩溃到欢笑、感动、满足,“三江”中那些“负能量”满满的瞬间也铸造出了一段段正能量足足的结局。为挖掘“三江”背后的故事,传扬其“坚持、拼搏、挑战”的精神内涵,校学生会外联部于2019年11月25日在C区活动室开展第十一届“三江之城”分享交流酒会,携手移通学子共解“三江”数字密码,激励其用行动迎接挑战,用蜕变回馈青春。
(分享交流酒会现场)
(挑战者们观赏现场照片)
第一天我们的生存任务就是外出找工作,自给自足。最开始我挺自信的,觉得这件小事简直轻而易举。没想到沿途的串串、火锅、烤肉店、面馆等各行各业,没有一个店愿意要我。在遭遇28次失败后,我爆发了,我想放弃了,弃赛一身轻松。我没必要做这无谓的坚持。在到达下一个店面的时候,想想我的队友们还在不辞辛劳的工作,我咬咬牙还是选择了主动出击,仿佛是被我的诚心打动,老板点了点头决定用我,被认可的喜悦和屡屡受挫的委屈交织在一起,我没忍住哭了出来。现在回想起那一刻,我还是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我庆幸我选择了坚持,于是我收获了工作不负队友们的期待;我也感到后怕,如果我真的选择了放弃比赛,那我和我队友们的所有付出都将前功尽弃。
——节选自大数据与软件学院 北山书院 涂仁义分享稿《淬尽其能,炼尽其力》
(挑战者涂仁义分享)
在整个活动期间有两件事让我感触很深,一个是挑战第一天,我们好不容易挣到了钱,可为了排名,又舍不得用,最后有一位老板奖励给了给了我们一块哈密瓜,我们六个人,一人切了一小块分着吃,我真觉得那是我吃过最甜的哈密瓜,那块瓜里蕴含的是我们整个团队的深厚感情,也让我感受到了“三江”的真正内涵,生存,挑战,友谊,再一个就是挑战的第二天,我看见了冒雨跟拍的工作人员,他们也不容易,除了走路以外,还得拍摄,编辑文字,他们的表现打碎了我因疲倦,累而放弃的小念头,我不仅仅是参赛选手之一,更是一名组长,我既然来了,就必须带领自己组员坚持下去,去超越,去蜕变。
——节选自智能工程学院 竹逸书院 黄炜分享稿《团队的意义》
(挑战者黄炜分享)
我和我的搭档去找工作,被惨拒18次后,我们两个找到了一份服务行业的工作—卖衣服,刚开始我们都不太好意思去对着路边的人说进来瞧一瞧看一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熟练了起来,帮助老板卖出了1500元的衣服,最终我们准备和队友汇合的时候,老板给了我们100元,我当时心里真的很开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到了钱。我们仅仅工作了一天,那我们的父母呢?她们忙碌了半辈子,工作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我们应对她们说一句:“辛苦了!”
——节选自通信与物联网工程学院 廊桥书院 李真分享稿《两天苦,一生勤》
(挑战者李真分享)
在来参加“三江”之前,我是别人嘴里常念叨着的“宅女”,比起走出去参加活动我更享受呆在宿舍床上的那份“安全感”,如果不是遇见“三江”我想我会一直这样躺上四年。在“三江”结束的那天,我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我们累积走了15万步,相当于徒步从学校走到了北碚!我惊呆了,这可能比开学到现在我走过的步数加起来都还多。那一刻我开始意识到,我的生活轨迹正通过走向“三江”的那一步,走遍合川的那一步步而悄然改变。回想起在活动中的经历,我开始不那么拒绝社交,开始喜欢上和小伙伴们一起参加活动,开始享受在团队中收获成长的那种满足感。
——节选自艺术传媒学院 花果书院 赵文诗分享稿《学会成长》
(挑战者赵文诗分享)
“三江”第一天,我跟随着挑战者们四处寻找工作,看见他们一次次鼓起勇气走进一家店,却又一次次被老板婉拒的时候,我不经想到,他们只是需要一份工资极低的小时工,都那么困难,那我们以后毕业面临找工作时,数不清的面试与婉拒向我奔来,职业场上作为小白选手所要必经的坎坷道路,以及生活不断向我发出的挑战和施加的压力,面对这些的我,又该会有何作为?选手们一路的奔波,为商家擦桌子,扫地,发传单,端菜板,洗碗....得到的回报无法支撑他们生存所需要的一顿饭钱,但他们的脸上任然挂着满足的笑容,这时我又想到,以后的我走向我所热爱的工作道路上,面对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要迎接不断涌来的困难,我是否能无所畏惧的迎难而上?是否还能保持着最初的那一份热爱并坚持到底?能否做到和挑战者们一样的用笑容去面对?
——节选自淬炼商学院 别都书院 陈星月分享稿《写在人生边上,走在合川路上》
(工作人员陈星月分享)
挑战者涂仁义以“多角度看三江”为线索,串联出“三江”精英挑战者们的成长轨迹与自我超越,一块分食的哈密瓜点亮了黄炜在苦难中搜寻到的团队的意义;一声向工作人员们道出的感谢让挑战者李真学会怀揣感恩之心不断前行,赵文诗将心比心,言及陪伴的力量,呼吁在团队中勇于自我奉献以助力个人实现自我超越;陈星月推己及人,洞察社会生活的不易,号召在成长中敢于“三省”吾身以拓展知识广度援力自我成就。
(优秀选手公示)
习主席曾讲道“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辉属于青年”。每一份温暖都携带一份感动。6支挑战队伍,赚取生存资金共计849.5元,看似平凡的付出,却满载着生活的不易。在“三江”中收获的点滴也促使挑战者们选择为公益事业做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将“三江”的光和热传递到社会中去。
(捐款奖牌)
所有人都说:大学是与社会接轨的开始。
“三江”就像一套寄给大学这座“象牙塔”里“懵懂无知”的我们的模拟题,预告着未来的我们在走出舒适圈所要面临的那一道道难以规避的试题:那份对于活动的逃避,会聚集成对社会生活的排斥;那句“差不多就可以”,会凝结成对职业选择的敷衍;那刻拒绝分享的自私,会演变成团队协作的荆棘;那类偏安一隅的心态,会摧毁功成愿遂的可能。
至此,第十一届“三江之城”城市生存挑战赛并未止步停歇,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期间,各院系将陆续开展第十一届“三江之城”系列活动,次年5月中旬将迎来第十一届“三江之城”城市生存挑战赛闭幕式暨颁奖盛典,敬请期待。
撰稿:校学生会
供图:校学生会
(团委供稿)
上一条:【志愿服务】志愿温情,“完满”三口
下一条:【名家大讲坛】科技创新,媒体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