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5日,我来到了柏林,站在柏林墙面前,眼前残余墙体上混乱的涂鸦仿佛在昭示着那个混乱的年代。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东西德两部分,而柏林墙作为见证德国分裂的最直接物证,有着其特殊而不可替代的意义。
如今,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今日的柏林墙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阴森,被推倒后保留的几段墙体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也作为世界各国人民缅怀历史的象征而存在。走在柏林墙下,看着墙上的一幅幅涂鸦,每一副都是德国人对于战争与生活的一种态度。或许是人类的共性,柏林墙下总是有着很多人在拍照,或者只拍墙,但更多的还是愿意用自拍来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证明自己来过一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墙上的涂鸦有很多幅,但我注意到,最受欢迎的还是那幅著名的“兄弟之吻”,这副根据前苏联领导人与东德民主战友的一张见面照片绘制而来的涂鸦有着很多不同的时代意义。
行走在柏林墙前,看着这座充满着生机的城市,我眼前不禁浮现了战后德国一片衰颓的景象。
战后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战前的一半,整个国家面对的是堆积如山的瓦砾与废墟。战争致使士兵伤亡大半,男性劳动力锐减,加之缺少煤等燃料,以及各种生活物资的严重短缺,使得许多工厂、学校以及其他国家设施被迫临时关门,人民生活极度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致使百分之十六的出生婴儿夭折。据统计,在1946年长达四个月的漫长冬季里全德国死亡人数至少十万,冻伤、浮肿、患上软骨病、肺结核者高达数百万,我们从德国的人口调查表上可以看到70岁左右的人数最少,把时间往前推70年,那时正是二战结束不久的绝望岁月。在那样的一个年代里,整个德国都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但是不久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实施了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亦即所谓的“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并控制西欧国家。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此期间,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美国还针对西德的军事基地军工厂在没有被摧毁的前提下保留了之前的厂房和足够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德国经济发展打下了有力的基础,德国由此开始了复苏之路。
有了外来的援助,联邦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地进行了经济改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社会市场经济,给德国人民带来了丰厚的福利,国民的生活水平稳步上升,德国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辉煌。
然而作为法西斯主义罪魁祸首,尽管战后西德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希望以诚恳的态度恳求受害国人民的原谅,但真正使得德国重新被世界接受的却是世人皆知的“华沙之跪”。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威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这一跪让世界人看到了战后德国对于战争的态度与反思,“华沙之跪”因此成为了战后联邦德国与东欧诸国改善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此后,西德积极融入世界,最终于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外交的大发展为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950-1960年,联邦德国国民经济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五点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西德已经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此后,东西德两国统一,更是使得德国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德国经济政治持续发展,外交繁荣,德国再度成为世界强国。
如今,德国的汽车工业已经闻名世界,我们参观的坐落于德国德累斯顿市中心的大众汽车透明工厂就是德国工业的重要代表,不得不承认,在德累斯顿市中心用玻璃建造一家汽车生产厂的这个创意称得上大胆。据我所知,在工厂开始建设时,周围的居民都是反对的,因为这里毕竟是市中心,人们担心自己的生活受到影响害怕影响,但是工厂给出了承诺,保证工厂建成后绝不影响人们的生活。确实,他们办到了,最后工厂以零工业排放呈现在世人面前。它将技术与文化、现代化的生产和客户独特体验紧密联系了起来,让大众汽车的整个装配过程像演出一样展示在公众面前,由此不仅可以看出德国工业的高水平,更是可以看到德国人对于承诺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视。
这座透明的工厂位于公园之侧、紧邻德累斯顿的巴洛克式历史中心城区。阳光下玻璃结构的透明外墙主导着周边环境:真实、有形、清澈、壮观。高耸的车塔和塔内存放的汽车在远处即可看见。圆柱形车塔是目前全球最省空间的建筑,它可以存放283辆车,而且每辆车仅需40秒就能到位。玻璃幕墙与相邻的居住区域,以及花园美景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紧邻其侧的弧形塔内是客户大厅、工作室和营业厅,旁边则是立方体形状的透明生产区。通过透明的建筑设计,这些不同的功能区域在视觉上流畅地融为了一体。工厂的内部设计与外部一样令人叹服。大面积的玻璃和24000平方米的枫木地板(包括汽车组装区域也是如此)烘托出一种明快而轻松的氛围。在整洁而又安静的车间内,工作人员身着白色工作服,在柔和的光线照射下,用手指和体温在感受着皮革与木制配件的最佳装配位置,用眼光和触觉检测着任何细到巅毫的瑕疵。以辉腾木质配件为例,每一件切片都要精确到0.1毫米的切割力度,再以原始的手工方法,用砂纸、蜂蜡等辅料打磨处理十余次,历时300多个小时方能呈现温润如玉的效果。遗憾的是这款汽车已经停止生产了。
透明工厂的四周新种植了350多棵树,让工厂与毗邻的公园融为一体。面积50000平方米的室外区域,也被设计为绿化面积和水面;外部场地还安装了独特的钠气灯,黄色系的灯光甚至不会惊扰到附近植物园内的昆虫;大楼四周,使用扩音器播放多种鸟类鸣叫的声音,使鸟儿远离玻璃幕墙;建筑地基的深度经过周密设计,旨在不影响地下水的平衡;除车身外壳以外,所有的汽车零部件都通过电动车进行运输,从而实现生产环节中的废气零排放。
德国除了工业的高水平闻名于世界,更为世人称道的则是德国人的生活态度和方式,都说德国人严谨,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个事实,在德国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各色的垃圾桶,每样垃圾都被严格的分类并且回收。德国早在1904年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合理的体系,在幼儿教育中,每个德国孩子也会去学习垃圾分类,每一个德国人都早已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德国的社区居民每年要定期缴纳管理费用,其中就包括了垃圾回收费用。也就是说谁产生的垃圾谁买单,在德国扔垃圾是收费的。而为了强制每个居民分类倒弃垃圾,德国政府制订了一套严格的处罚规定,并设有“环境警察”。一旦发现居民乱倒垃圾,就会发警告信,如不及时改正,会发罚单,再不改,收取垃圾费用的费用就会提升,从而加重整个小区住户的垃圾处理费用,不仅会招来邻居的谴责,甚至有可能被管理员赶出公寓。德国政府对垃圾的重视,使得德国环境在得到改善和保持的同时,也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这种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得德国成为世界人眼中最适合移民和居住的国家,走在德国的马路边,周围的建筑路都被绿色环绕,让人感觉似乎置身于自然的怀抱,这样一个理想的国度承载了多少人的喜悦与向往。
站在这里,风便来了,带我去往人间的理想国。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供稿)
(邹攀/文)
上一条:【宿管快讯】忆初心,话成长,创新路,展未来 ——记重庆邮电大学和移通学院两校宿舍管理交流会完满举行
下一条:【交流学习】智能世界,创新未来——记自动化系观师生看全国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西南赛区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