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春草绿,又见纸鸢满园飞。春天代表着希望,而风筝作为春天的代名词,则是传递希望的使者。为了引导同学们走出寝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激发对于传统技艺的兴趣,为同学们搭建书院内的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书院的各类软硬件设施,打造书院朋辈交流圈层。2019年3月29日,由智能工程学院联合外国语言文学系和风筝协会共同举办的“莺飞三月,跃动移通”行者公园第一届风筝节在行者公园举行。
团队配合,活力满满
春日的下午天空晴朗,开幕式于16点准时开始。在放飞风筝前,同学们需要结伴闯过早已设立好的关卡才能拿到自己心仪的风筝。面对着五彩缤纷的风筝,同学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通过“窗外忽传鹦鹉语”、“忙趁东风放纸鸢”、“声弛空碧东风晓”、“风筝吹落屋檐西”、“半纸飞腾元在己”、“竹马踉跄冲淖去”等六个外围活动,让参与活动的同学们了解到有关风筝的相关知识,并在团队协作完成游戏任务时,提高了团队的默契。
春意盎然,纸鸢漫天
风在吹,影在随,人在追。只见天空中凌空飞起的风筝,像飞舞的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随着参加活动人数的增多,原本空旷的草地上,满满聚集人群,或三两成群嬉戏,或独自助跑放飞。传统风筝的结构虽然简单,但想要顺利的将风筝放飞还需要一定的技巧。同学们手中拿着各种样式的风筝,不时与工作人员和自己的同伴探讨,如何将风筝放飞。在这奔跑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放飞风筝的喜悦,更锻炼了身体,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享受春日的温暖,感受生活的惬意与美好。
师生同乐,你我共享
随着活动的进行,老师也加入同学们的行列。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下共同组装属于他们的风筝。在组装风筝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于风筝的历史与老师展开了讨论。在讨论中,同学们不仅收获了风筝的知识,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在风筝组装完毕后,同学们与老师共同放飞了风筝。让老师和同学们在繁忙的工作与学习中,也能放松自己的身心,感受这春日的美好。弹指间,风筝节在欢笑中落下了帷幕。虽然活动早已结束,但许多同学仍感意犹未尽,他们并没有选择立刻离场,而是惬意的躺在草地上感受着大自然的温暖。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增长了关于风筝的知识,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有效地打造书院朋辈交流圈层。春天,依旧如约而至。让你我在即将到来新春的四月,享受春日盛景,追逐理想人生!
第一次举办风筝节这样的大型活动,我的内心起初是忐忑不安的。举办户外的大型活动时,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比如活动时间会因为天气而调整,这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从活动初期的策划,到活动后期的执行,我也付出了自己的心血,随着活动的进行,我看着同学们参与活动时那一张张面带笑容的脸庞,我十分的有成就感。
——工作人员 陈贵源
整个风筝节给我的感受是,让我重温童年的时光。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渐渐忘了儿时放风筝的感觉了。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的心理包袱越来越重,很少能尽情的释放自己。通过风筝节这个活动,我感觉整个人在放风筝的过程中释放了很多。最近我自己本身有一些负面情绪,但是在奔跑的过程中,不仅是放飞风筝,更多的是,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种释放。行者公园的春天风景独好,让人心旷神怡。
——参与者 许淑贞
(智能工程学院团总支、外国语言文学系团总支、风筝协会供稿)
(团委转稿)
上一条:【求职感悟】智能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侯立峰求职录—人生需要准备,就业需要蓄力
下一条:【教研活动】“写”意青春,侗寨之旅——记艺术传媒学院2017级动画专业贵州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