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我校德国研究院成功举办“德国沙龙”第二期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全国翻译专业笔译高级培训班培训师,四川外国语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师李科老师,专门为德国研究院的老师们讲解计算机辅助翻译技能。
近年来,德国研究院在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校外专家的带领协助下,开展了大量而丰富的研究工作,其中德语翻译工作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之余不仅翻译完成了德国十六个州的全部高等教育法以及众多德国教育政策和法规,还在我校举办中德国际教育论坛和开展ASIIN专业认证过程中立足专业优势,发挥了重要的语言保障作用。如此大量且高难度的翻译工作要求大家不仅要不断提高语言水平,还要学习现代化翻译技能和翻译项目协作,提高翻译和研究工作效率。这便是本次“德国沙龙”活动的背景和重要目的。
活动开始后,李老师简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概况、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现状等。接着,他详细讲解了翻译记忆库和翻译术语库的建立、使用、维护以及双语文档的对齐,并分步骤用案例文档详细演示了各个操作过程。期间,在每个步骤的演示之后,都留出时间让老师们在各自电脑上操作实践,耐心指导大家遇到的各种操作困难和问题。
随着李老师不断亮出各种“神操作”和高效实用的翻译协助软件,老师们纷纷感叹:相比之下,之前的很多文件在word或者PPT页面中逐句翻译、删掉原文、再一点点修改格式,显得有些原始了,可见光掌握office办公软件还远远不够。
事实上,对于本次活动老师们可谓期待已久,早已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按要求安装好需要用到的各种软件,并准备好翻译过的双语文件作为练习素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高效而紧凑。大家无不聚精会神,时而奋笔疾书做笔记,时而练习操作步骤,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习了正常情况下很多课时才能熟练掌握的操作技能。
两个多小时的学习之后,大家纷纷表示收获了满满的“干货”。许多老师当场反馈,希望在这方面能继续拓展,也期待以后还能有更多类似的学习机会。
此次活动也表明,随着我校不断提倡和落实“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德语教师们在自身专业知识之外、在常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对于拓展和提升其它方面的技能也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种既乐教、又乐学的氛围下,我们的团队一定能不断成长,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
撰稿:饶前程
照片:汤术丽,饶前程
上一条:【中德之窗】深耕教学育英才,家校同心助远航——中德学院2017级家长开放日
下一条:388期|书院印象:认识自我,规划未来——记“就业创业速递进书院”系列活动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