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摞摞厚厚的账本到一台台便捷的电脑,从原始的电子表格到智能数据仓库,再到现在的云计算、财务共享中心、财务机器人……“互联网+会计”时代下,会计行业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站在“互联网+会计”风口,会计人又该做出怎样的改变?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校“信息产业商学院”战略发展定位,了解数字化时代下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特点,促进我校财务管理专业信息化发展和建设,11月29日至12月2日,中国“互联网+会计”教育综合改革实践项目(代号:C计划)—2019“互联网+会计/审计”课程师资培训第二期在重庆理工大学正式开班,我校淬炼商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赵晓晶老师应邀参加,与来自全国67所高校的116名老师齐聚于此,共同探讨会计教育改革,聚力创新共赢未来。
在为期4天的“互联网+会计/审计”课程师资培训中,首先,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程平教授结合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在“互联网+会计”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实践中的优秀教学经验,通过对《“互联网+会计”教育与春秋战国翻转课堂》、《云会计与智能财务共享》、《RPA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3门会计信息化课程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地实施的整个过程的全面耐心分享,以及《区块链大会计前沿教育》的专题分享,为培训的116名老师学员进行了一场聚焦行业前沿,拓宽专业视野的精准细致讲解。
其次,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陈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必将会引起会计、审计工作的重大变革。例如,电子做账的普及、人工智能和财务机器人的运用必将代替传统手工做账。所以,我们目前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跟随时代潮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随后,陈丰老师通过演示《审计数据分析》课程教学案例向学员们讲述了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方法,并且在实操中带领着其他老师学员对数据分析进行了详细地演练。在数字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背景下,电子数据审计和审计信息化在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将促使审计由抽样审计变为全面审计。
最后,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陈旭教授分享了其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会计信息化》,以实际问题和应用为出发点,在云计算、大数据的背景下,财会人员不应仅仅会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点点点,更应懂得根据企业业财融合的要求,系统化思维,利用数据库语言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的目标。陈旭教授通过演示教学案例,循序渐进地向老师学员们讲述了在大数据时代下运用数据库处理系统对于会计人员的便利性和必然性。陈旭教授认为“作为一个财务人员能够了解、运用数据库并解决财务问题,是现在我们必须拥有的基本能力”。在幽默直爽的陈旭教授的演示和讲解下,大部分老师学员掌握了数据窗口的创建、属性、基本函数与使用等,并且能够实现对会计数据的查询、增加、删除、修改、导入导出、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基本操作。
通过参加此次为期4天的2019“互联网+会计/审计”课程师资培训,聚焦于行业前沿,拓宽了专业视野,与会学员进一步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以及会计教学进一步改革可供选择的方向,对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将来的教学工作有较大的启发意义。我们将坚定不移的紧跟我校信息产业商学院的办学定位,围绕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时代对会计人员的新要求,与时俱进,从传统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再到会计信息化,对基于数字化人才需求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和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为提高我校财务管理专业信息化发展和建设而努力拼搏,致力于培养出符合信息产业需求的财会审人才。
图文:赵晓晶
(淬炼商学院供稿)
上一条:【智能工程学院】脚踏实地,展望未来——记智能工程学院“关注学生发展 改革育人机制”院长接待日
下一条:【商科教育】东湖长技,师以自强——我校财务管理教研室赴武汉学院考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