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图书馆】“双子湖”文化之导师“悦”读会第12期顺利举行

2020-12-17

2020年12月16日下午4时,图书馆“双子湖”文化之导师“悦”读会第12期在图书馆12楼文化活动室如期举行,作为本学期最后一场“悦”读会,活动特别邀请了钓鱼城研究院的冯懿老师和创意写作学院的仲心老师分享他们各自的主题,评说古代军事,探讨女权主义,以扩充同学们的知识面,直面现代女性所面临的难题。

活动前半程,冯懿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他的主题《宋、辽、金军事问题再探讨——以马与“马政”为中心》。冯老师指出,历史中的宋、辽、金三国互相征伐,其中骑兵部队以冲击力强、杀伤力大尤为引人关注,直接影响了战争进程。通过查阅史料,结合考古发现成果,冯老师告诉同学们,宋朝由于立国之初便丧失了辽东、河西等产马之地,加之购马、牧马效果不彰,以致于捉襟见肘,量少质次,后期更是羸弱到只能以体格较小的西南马为主,征战中屡屡处于下风;辽国战马以契丹马(近蒙古马)为主,辅之以少量其它杂马,数量庞大,作战勇猛;金国战马前期以黑龙江马为核心,体格大,力量足,但随着战损增多,中后期战马数量开始减少。

战马数量、质量的悬殊,必然导致了宋、辽、金三国骑兵战术的迥异。冯老师指出,宋骑兵在战马少质量差的窘境下不得不以骑射骑兵为主;而辽骑兵因坐拥契丹马,作战时虽偶有冲击,但仍以骑射袭扰为主;金国以体能好、体格大、冲击力强的黑龙江马为基础打造出著名的“铁浮屠”(重装骑兵),对辽骑兵、宋骑兵和步兵一度形成碾压之势,所向披靡,令后者闻风丧胆。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灭北宋。金国骑兵一时风光无限,但随着战争的持续,金国战马战损剧增,补充后继乏力,最终败于以强弓劲弩和攻马战术为基础精心打造的南宋重步兵方阵。金国骑兵的没落也预示了其历史结局,1234年金亡于蒙古。

活动后半程,仲心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她的主题《女权主义》。仲老师指出,女权主义(Feminism)一词起源于法国,后流传至英美,五四时传入中国,定为“女权主义”,是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它经历了两性平等、两性平权和两性同格等阶几个阶段。而中国的女性主义则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的权利,是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接着仲老师通过引用最新数据向同学们展示了到目前为止全球性别差距的变化。通过分析经济、教育、政治和健康4个指标,她总结道,过去10年世界各国总体性别差距仅缩小了4%,进步有限,实现男女平等依然任重道远。

仲老师还给大家展示了最近的新闻:中国生育率跌破警戒线,继而向大家发问:为什么中国女性不愿生孩子?同学们议论纷纷,有女生回答是因为顾虑对身体的影响,也有人回答担心影响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为了帮助大家理解,钟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小视频,展示了职业女性在辛苦工作的同时还要照顾家庭孩子,还得担心家庭和睦的问题,可谓心力交瘁。大家看完视频后感触良多,仲老师指出,中国女性不愿生孩子除了身体伤害和社会竞争力的顾虑,还会考虑到家庭/制度保障,以及传统不公平文化的影响。

对于如何提高生育率,仲老师认为有两个可行办法:日本模式和北欧模式。两者的共同点是认可家庭主妇是一种职业,同时立法提高男性的违约成本,不同之处在于日本模式强行捆绑家庭与女性,而北欧模式更符合女权主义的初衷,代表了一种较为公平的未来。

两个小时转瞬即逝,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冯老师以宋、辽、金三国兴衰为背景,着重比较了宋、辽、金骑兵部队的差异及其原因,从而探析马种视野下三国作战样式、进程与结果,让同学们在探讨宋、辽、金军事问题时得以不落“马政”窠臼,获得更新的视野和更全的知识。而仲老师则以为何中国女性不愿生孩子为切入点,直面现代女权主义视角下女性生育的困境,并对比了提高生育率的两种模式,向大家普及了男女平权的好处,提高了大家对女权主义的科学认识。

 

 

(图书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