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穗飘香千万里,雨滴落地无声息。
节日文化家风传,气势万里耀大地。
这一首藏头七字律诗,是“谷雨”主题日家庭活动现场一名学生的原创。
“春雨贵如油”,这是古人对谷雨节气雨水的描述。为打造书院社区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师生共享、共感、共融的家文化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从代表性节气认识传统二十四节气,进而认识传统文化、发扬传统文化。4月18日,北山书院联合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茶学社共同举办“沐雨生谷,润泽万物” —— “谷雨”主题日家庭活动,380余名师生迎着毛毛细雨到达现场体验“谷雨字”“谷雨路”“谷雨茶”等项目,百名学子共同拼接二十四节气“中国结”图腾,见证古人的智慧。学校外籍教师也积极融入书院传统文化活动,美国外教Peter特来参与谷雨诗词创作,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仓颉作书 下粟如雨
“仓颉造字,天雨谷,鬼夜哭”。这是流传至今的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纪念仓颉对创造汉字的重要作用,“谷雨字”项目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祝福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活动于迎客厅设置相关知识问答,参与者通过书法展示作答。二是于综合排练厅进行谷雨诗词书法创作,可以原创散文诗歌,也可以临摹古人对谷雨的赞颂诗词。学生有序排队,逐一答题和创作,功能室布满了往期学生的各类书法作品,现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美国外教Peter和学生交流互动,学生为其展示书法写作、诗歌创作技巧,传统文化的气息十分浓厚,极大地凸显了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现场学长导师朱以豪同学,展示和书写了五种汉字字体,外教Peter观看后兴致极大,对汉字书法表露出浓浓的兴趣,并主动提出进行谷雨诗词的创作,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朱以豪同学耐心地为外教讲解,帮助外教Peter通过毛笔书法成功写出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彼得”。为强化友谊,表达对外教Peter亲赴现场参与书院活动的欢迎,朱以豪同学将独立创作的一幅作品——中国第一行书集《兰亭集序》节选赠予了外教,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踩青走谷雨 亲自然强身体
在谷雨节气的这一天,古有“走谷雨”习俗,男女老少都走村串亲,相互探望,或到野外“踩青”,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假体。 二十四节气,在四季轮回流淌,不曾虚度。这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一轮四季,与我们邂逅二十四次,年年如是,周而复始。为展示和呈现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活动设置了二十四节气“中国结”大拼图,学生在行者公园进行“踩青”的同时,找寻散落在不同地点的拼图碎块和福袋,百名学子合力拼接二十四节气“中国结”图腾,呈现了一幅绝美画卷。历经长达2个小时的时间,由二十四节气元素拼合而成的“中国结”,是书院社区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也是古人智慧的再现。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传统文化这个理念,深植于现场近四百名学生的心间。
自北山书院大厅绕行者公园行走一圈,每名学生平均步行里程约500米,随着一块块散落的拼图碎片不断汇聚,到最后二十四节气画卷的呈现,200名学子步行累计路程达100000米,约140000步,寓意“走谷雨”历史之悠久,文化之渊博,历经千年的时光考验,中华文化依然缤彩纷呈,美妙绝伦。
牡是国色香 茶煎谷雨春
谷雨时节,习俗众多。其中“喝谷雨茶”是一项重要习俗。走到“谷雨路”的尽头,登上草坪天台,学校茶学社的同学被人群围绕,在草坪向同学们进行了茶艺展示,邀请参与者现场学习茶艺、体验茶艺。携家人、邀好友,迎着细雨,一起品茶味,眺远方,感谷雨,别有一番风味。目光转向主干道“长龙”,长达100多米的麻绳上挂满了参与者亲自挂上的福袋、荷包、诗词创作、谷雨元素,不少路过的学生被吸引驻足观看,在现场参与活动报名进行切身体验。
“问东城春色,正谷雨,牡丹期”,天香国色,是牡丹花的别称,它还被称为“谷雨花”。草坪上紧邻“谷雨茶”的地方,摆满了各种颜料和画纸,师生一边品茶,一边创作牡丹,也是“谷雨三朝看牡丹”的特有意蕴和雅致。每一幅牡丹的出炉,是师生情感的寄托,也是对主干道“长龙”的增色添彩。
“谷雨”不仅是节气,更是中国传统习俗的传承。师生共同书下的一笔一画;走过的每一步谷雨路;品尝的每一口谷雨清茶,都是中国传统节气习俗在高校校园、书院社区的呈现。北山书院以优秀传统文化深耕书院“家文化”育人沃土,打造“代表性节气——二十四节气——优秀传统文化”梯级育人维度,让学生在可感可知的代表性节气中认识二十四节气,认识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进而融入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告知学生传统文化并不遥远,而是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一起践行,一起传递。此次活动有国际化元素的融入,更是书院社区文化包容、开放、和谐的体现。
It is a great honor to participate in thi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activity. Thank for Mr. Zhu’s personal instruction, who taught me how to write Chinese characters one stroke at a time. I also learned to write my own Chinese name. This experience is particularly great, feeling the strong atmosphere of Chinese tradition.
译:很荣幸参加到此次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感谢朱同学的亲自指导,教会了我如何一笔一划写好中国汉字,我还学会了书写自己的中文名字。这次的体验特别棒,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
——美国外教Peter老师
这是我第一次和外国朋友写中国传统书法,心中有些许紧张,看到外国友人被我国传统书法的魅力深深吸引时,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与外国友人交流中,我也是受益匪浅。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外国友人的肯定,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自信吧。
——北山书院学长导师朱以豪
撰稿:林祥、陈沿庆
供图:杨晨曦、吴定香、邓建中
北山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茶学社联合供稿
书院部转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第四十三期传统文化精品课堂|南宋巴蜀今何在 移通学子语中怀
下一条:【思政教学部】说课展精彩 交流促提升——思政教学部德育教研室举行新进教师说课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