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和发挥学业导师在书院的影响力,增强学业导师和书院学子的交流和互动,近日,北山书院学业导师李凤勤老师邀请合川峡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易宗成老师莅临北山书院,于会客厅开展“峡砚”实践教学活动,号召和引导学生身体力行的传承和践行工匠精神,感受合川峡砚制作技艺的特色与风采。
峡砚雕刻技艺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历史悠久。完成一件峡砚台,需要经过原石开采、选料、构思、绘画、初步造型、精细雕刻、打磨成品、打蜡抛光等工序,每一道工序,每一种雕刻技艺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与汗水。这是多数同学在体验后的第一印象和感受。“雕工精美,造型别致”,是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合川峡砚的高度赞美。
随着时代的变化,纸墨笔砚逐渐淡出日常生活,易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手艺,守护好我们的非遗文化瑰宝。非遗文化传承,不仅仅是传承传统技艺,更多得是要发扬和传承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过时,需要我们学习其蕴含的人生哲学,内化于现实生活和学习。
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易老师十分和蔼可亲,手把手为同学们进行一对一指导。实践现场的每一个工具该如何运用,以怎样的角度和力度进行雕刻,如何让峡砚更加平滑和圆润,都对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以及耐心有很大的考验。一件作品需要呈现出峡砚的美,需要不断的打磨和坚持,这一项技艺能够被日复一日的传承,需要花耗传承人的半身心血,凸显了非遗文化传承至今的艰难和曲折。
实践教学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对易老师的精湛技艺十分赞叹,同时也对易老师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充满了敬佩。
作为青年一代大学生,不仅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更需要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平台中磨炼专注、执着、创新的精神品格。非遗中心李凤勤老师,作为学业导师入驻北山书院,带领书院学子接触、了解、认识和传承传统文化中的非遗技艺,为学生提供了挖掘、创新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和平台。
撰稿:王云涛、栗双双
供图:王云涛、吴定香
北山书院、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魁星》创作忙,三届才俊聚一堂——记创意写作团魁星工作室《魁星有约》第一期文学交流活动
下一条:【通识教育】注意!前方动物出没——记三校教师代表出席「动物哲学」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