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神经,贯穿世世代代,并将他们联结成为一个共同的、持久的和进步的实体。读懂用好自己民族的语言,是对国的热爱,也是人民之间团结共处的关键。5月24日晚7点,郑州大学温婉老师在缤果大剧院,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神秘浪漫、诗意盎然的诗句为源,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其中的乐趣与奥秘。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中国的文字从来不缺少意境,古文几字成句,句句有意,字如同画卷,读文就像阅画,语言就是一个民族最精致的创造。中国的诗人文人数不胜数,为我们的历史添墨加彩,诗仙、诗圣、诗骨、诗鬼各有特色,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这些诗歌无不体现出汉字的文字魅力。对于个人而言,若需内修气质,那么语言便是一面最好的镜子。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两者的同一程度超越了人们的任何想象。
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温敏老师强调:“广博的学识、丰富的生活经历;深刻思想充沛的情感;敏捷的思维;清晰的逻辑以及丰富的想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标准的语言,适当的语词都是培养语言能力的根基。”在公众讲话中有着多种呈现形式,比如欢迎词、欢送词、宴会婚礼发言等等。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当众发言都有着许多常见问题,怕上台、紧张忘词、语无伦次的众多因素让他们退之一步,因此我们需要用一些特殊技巧去克服心中的恐惧,在心理上我们需要有一个积极的暗示;在动作上,可以适当轻跳、深呼吸等;在眼神上可以寻找台下最热情的面孔;在准备上,需提前做好发言的一些准备。
紧接着,温敏老师向在座同学分享了公众发言的三大要素:入目、入耳、入心。入目便是需要在视觉上做到形象佳、表情自然、手势恰当、神态有交流、移动有章法;入耳便是需要在声音条件上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入心便是需要在语言上做到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表述准确、节奏富于变化。
在形象上,我们需穿正装,女士淡妆,面带微笑,自信;在礼仪上,开头问好结尾感谢,在登台的过程中,左上右下,或者右上左下;在文章内容上,需要遵守良好的框架法则,它包括开头引人入胜;在中间的内容中条理清晰、感情真切;而结尾令人寻味简短、简短精辟;在语言表达上,我们习惯用口语及一些语气词,但这远远是不够的。首先我们还需善用鼓动性语句,让读者得以振奋的力量;其次须善用辞格,比如:对仗、比喻、双关、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让句子变得更加得体与具有美感。
语言是一个民族最精致的创造,每个人都是语言的学习者、创造者、沟通者。叔本华说:“越是古老的语言就越完美,尤其就语法方面而言这是广为人知的事实。从久远、高贵的梵文一直到并不规范的英文,我们看到的是逐级变坏了的语言。现在的英文就像是用不同料子的碎布片缝补而成的思想外衣。随着人们世代更替,语言变得越来越简单易写,同时也变得越来越糟糕。”而汉语作为完整传承下来的古老文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我们更应该学好汉语,写好汉字,以这种古老的文字为傲。
(名师课堂办公室:秦豪 罗昕懿 姚力嘉)
上一条:【国际文化交流月】“聚焦移通,放眼世界”——移通首届“国际文化交流月”之国际文化体验沙龙
下一条:【名师课堂】审美不是与生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