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无小事,书院伴成长。2022年6月1日,鱼城书院学业导师李义红老师结合同学们当下与未来的实际需求和作为执业律师实践中的各种案例向同学们解读《恋爱与婚姻中的法律问题》。现场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热烈,再次让同学们体会到书院校园普法是真正接地气、近生活的普法教育。
法律赋予家庭责任义务
李老师以世纪难题“女朋友和母亲掉进水里应该先救谁?”打开本期话题,引出法定救助义务这一法律概念,告诉大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妈妈和女朋友同时掉进水里,救女朋友属于道德义务,救母亲属于法定义务。”随后,李老师向大家详细解读婚姻法相关内容,强调婚姻法调整的对象包括继婚姻关系之后的家庭关系,所以我国的婚姻法从广义上说也是婚姻家庭法。
在目光放眼未来的同时李老师也着眼当下同学们的情况,结合“恋爱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手后送出的礼物是否能要回?”“结婚前应当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等热点问题做出法律方面的解释。
法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各个家庭关系和谐稳定,才能带来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责任,重点着眼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等婚姻家庭领域的基本原则,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在活动结束前,李老师解答了学生们关于婚前财产与婚后财产的区别、房产加名是否有用、婚姻存续期间丈夫死亡而还未出生的孩子是否享有继承权等问题。解答完同学们的困惑后她告诉大家“只讲爱情的浪漫、婚姻的平等当然简单,但是生活总有意外,你们想要了解更多现实的问题,那从专业的角度回应你们的诉求就是我作为法律实务研习项目导师最应该做的。”
法律给予思政教育基础
书院作为我校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一环,校园普法教育工作一直都是重点之一。爱情与婚姻、法律思维方式、网络道德、理想信念、人生规划、就业兼职、劳动保护......这些都是鱼城书院想要与学子们探讨的课题。书院校园普法教育的目的在于教年轻人“干货”,陈述事实、分析利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能通过书院活动解决他们过去某个时刻的困惑,或让他们能在现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学以致用。
书院普法教育不能脱离现实。年轻人有想法、有态度,他们需要被看见,他们关心社会发展、民生经济、未来形式。法律实务研习项目就是要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对遇到问题该如何解决有清晰思路思路,才不至于在人生路上摸黑前行。为每一位书院学子的未来保驾护航,这是法律实务研习项目存在的意义,也是思辨鱼城不断前行的目标。
鱼城书院供稿
书院部转稿
上一条:【志愿服务】“浓情端午·粽在温馨”:重庆移通学院“馨小青”助残青年志愿服务分队在行动
下一条:【166期 | 全生异科导师】智能工程学院异科导师活动之——粽情端午,感悟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