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名家大讲坛】书,便是生活

2021-04-30

古人有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穿越古今,从竹筒飘荡的墨香,到一页页泛黄的纸张,我们用阅读走过这无尽的岁月,去探索那书上一代又一代留下的精神力量。4月28日下午3点,郑州大学李勇军老师在下里巴人剧场,带领同学们去阅读书籍,阅读生活。

阅读无处不在,当我们走到哪里书就在哪里,阅读重庆,我们读到了‘魔幻山城’,读到了‘巴适得很’。一个善于提炼生活的人,通常也是一个善于阅读的人,他对书的欣赏力和理解更深,也更能领悟书中的奥秘。与此同时,书也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喜欢读书的人,会通过读书来缓解生活的压力,而不会用短视频来填满零碎的时间。而不喜欢读书的人口头总说着没有时间,其实只是环境变了,选择多了,读书成了一种应付考试的工具。所以,会阅读的人自然也是一个会生活的人。

那么怎样读书才是有效的呢?李勇老师告诉同学们要去读透一本书。这里的读透一本书不是简单的反复阅读,而是从多方角度入手,比如:书的文本与故事。在了解书的文本与背后的故事后,我们再去阅读书,这样会更接近书中人物,得到更深的理解,以自己的经验与经历,去与书产生共鸣。在阅读人物传记这类书籍,一定要去注意版本的挑选,注意不同时代下对人物的褒贬,更要去发现其中的闪光点。你阅读的感受,只有你自己了解,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扰,你就是这本书的“哈姆雷特”。

一本书里,至少会有一个主人公;一段人生中,我们自己便是那个主人公。我们看懂了书,也读懂了人生。《平凡的世界》虽然是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但却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余华的《活着》里,我们同情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的苦难,当然我们也能看到在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大时代背景里折射出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王小波《黄金时代》的问世,实现了知青文学的突破,我们会对“刺激”的内容相视而笑,也会读懂王小波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

我们在不停接收新鲜事物的洗礼,从碎片式阅读到各种短视频的盛行,在追求快速与刺激的路上越走越远,裂痕也就愈发的显著。我们沉迷其中,以至于书架落满了尘埃,当代大学生应该多多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感受书中真正的知识。



(名师课堂办公室:姚力嘉 潘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