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还记得锄头的模样,又有多少人会使用;有多少人会判断种子的好坏,又有多少人会种植;有多少人能清楚土地的营养,又有多少人会区分?这是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值得提起的是,今天耕种的同学,都是合格的“种植者”,他们没有为“脏、臭”而苦恼,与最真实的生活亲近,用锄头为种子开垦出新的“居所”,开辟出排水沟,搬出石块,用手把一粒粒种子种进“梦中”。这些简单的动作却是最动人,没人吵闹,各自认真地劳动着,享受着生活的吃苦耐劳和成长进步。
本月以来,由农耕协会牵头,以“统筹服务”的定位,结合时令节气,安排各院系农场劳动工作队到农场进行劳动劳作,除此还应工商管理系03031508班、03151628班及通信与信息工程系科技协会的要求,共计安排22场,400余人次到农场参加劳动工作,以下是本月部分院系的劳动掠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的亲身经历吧!
洒下汗水,播种希望——艺术传媒学院农场专项队农场体验(四)
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才有收获。今天,艺术传媒学院农场工作专项队成员来到了中德学院旁的农场进行了除草、翻土和播种工作。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积极发扬劳动光荣的美德。
由于近期天气的原因,尽管泥土有些许湿润,除草工作显得不是那么的容易,但是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还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劳动过程中,大家有说有笑,给单调的劳动带来了几分乐趣。 在进行农场工作的过程中,队员们也发现了彼此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大家在使用锄头的时候显得有些毛手毛脚,这样既容易损坏农具,也容易误伤自己或其他人,不过熟练之后也能很好的驾驭。
另外一组同学在农耕协会的指导下进入兔舍,在养殖老师的安排下,大家进行了兔舍粪便的清理、地面的冲洗以及喂食器的清洗工作。同学们还得知兔子的最佳养殖时期就是在冬季,对于兔子这类较难养的动物来说,定期的查看其健康情况,为其除菌杀虫等养殖事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这也让同学们对兔子养殖有了更多的认识。 通过今天的劳作,相信大家在以后的每一次的农场工作中都能够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学到不一样的技能。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同我们一起去感受其中的乐趣。
勤于劳动 乐于农耕——计算机科学系农场劳动工作队第三次义务农耕
劳动不仅带给我们快乐,而且能够锻炼我们的体魄,帮助我们塑造良好的节约意识,为了更好了传承农耕文化,2016年11月4日中午12:15,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计科系农耕队在远景农场进行了他们的第三次义务农耕活动。
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本次农耕活动的目的是为让同学们在快乐劳动的同时学会耕种技能,并切实感受到食物的来之不易,继而增强节俭意识,珍惜每一粒粮食,增强同学们的知识面和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距计算机科学系农场劳动工作队第一次去播种到现在已经有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当初播下的种子也长成了一株株嫩绿的带着鲜活生命的小苗,在宽广的土地上散发着淡淡的生机,或许是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所带来的收获,义务工作队的成员们在这次农耕活动力里更加的卖力,当有人有困难的时候也积极的向其他同学请教。
躬耕田园品自然乐趣
本次农耕活动分为三个组分别负责:捡树叶,拔草,打扫兔舍。大家都有条不紊的做着自己的工作,尽管天气并不是很好,但计科系农耕队的同学们对农耕活动拥有极大的热忱。他们在远景农场里“大展拳脚、刻苦劳动”,挥洒青春汗水的同时,也让农场充满无限生机。
合理的工作分配让这次义务农耕显得井井有条,每个人都有需要负责的板块,所有人都忙碌而充实的融入到农耕中,前后忙碌的身影让远景农场在这个阴沉的天气下也显得热闹非凡。
分组劳动辛勤耕耘
负责打扫兔舍组的同学们,去c区的养殖场与小兔子亲密接触,看到了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后都爱不释手,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去帮它们打扫房间,为它们打扫出一个干净整洁的家。而另外两个分组的同学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条不紊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在本次活动中,捡树叶的同学细心、拔草的同学不怕疼、扫兔舍的同学不怕脏,大家继续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到了从一个学生到一个劳动者的过渡,大家挽起袖子、卷起裤口,即使鞋子、衣服沾了很多泥土也毫不在意,相反这些泥泞像是一个劳动者的标志,成为了他们骄傲的勋章。
农耕活动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虽然农耕活动很辛苦,但是同学们痛并快乐着。
每一个参加了这次义务农耕的同学都觉得这次农耕带给他们从未有过的体验,除了新奇与愉悦外,这次农耕更多的带给他们的是节约意识以及劳动的辛苦,相信在这次农耕体验过后,大家会更加的珍惜劳动成果。
心怀感恩,情撒土地——记艺术传媒学院农场劳动第五期
11月15日,我系农场劳动工作队在农耕协会的带领下,又一次来到经济性作物种植园开展农耕活动。本次农耕活动一共分成两个组,分别负责种植大蒜和除草。不管是被分配到哪个组,同学们都毫无怨言,拿起手上的农具就马上开始埋头苦干。
在除草的过程中,同学都干劲十足。大家蹲在田间,用手中的锄头一点一点的将自己面前的杂草除尽,毫不马虎。没有锄头的同学也毫不犹豫地挽起衣袖用手将杂草一根一根拔起来,遇到那些锄头不好挖出来的草根,他们也没有放弃,直接用手将草根拽出来。即使手上满是泥土,但是他们仍笑容满面,像是完成一项神圣的工作。在除草的过程中,男生们还负责拾捡田间的石头。平时看起来五大三粗的男生们干起活来是一点也不大大咧咧,他们将搬运出来的石头整整齐齐的堆放在田间的两侧,砌成了两道田垄,既美观又实用。
种植大蒜的同学们同样是一丝不苟地工作着,田间还是湿漉的,一脚踩上去脚上沾满了泥土。在这样的条件中,大家都没有抱怨,各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翻土、挖坑、播种、覆土,对于这些枯燥乏味的流程,同学们依然耐着性子,井然有序的重复每一个步骤。
农耕劳动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充满了自豪感。农耕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奉献精神的过程。在活动中,大家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加强了我们节约粮食的观念。 大家在劳动的同时其实是对土地的一种感恩,土地给予我们太多,同学们的每一次劳动,都是一种爱的回馈。我们感恩这片土地,是它为我们提供粮食,我们感恩这片土地,是它让果木飘香,我们感恩这片土地,是它养活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因为大家都是怀抱感恩之心,所以每一次的农耕活动大家都是真诚对待,用汗水滋润这片土地。
辛勤呵护,茁壮成长——记远景劳动队第三次农场劳动
薄雾散去,深秋的暖阳在午后徜徉着正好的温意。空气格外沁人,远远望去,地上的点点绿茵分外亮眼,那正是上一次劳动时播下的种子,此时已经破土而出,嫩叶翡翠,充满生机,也是迎来了远景学院劳动队的第三次农场劳动!
看着自己播下的种子已经茁壮成长,队员都是高兴不已。正是因为刚新出的嫩苗,自然是少不了营养成分的补充,所以此次的农场劳动任务正是对新苗施肥,听着简单的任务,可也是充满着挑战。
肥料全都是来自c区的饲养的兔子的粪便,天然无公害,也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队员们没有因为肥料而蹑手蹑脚,分成了三个队伍,一个队伍负责挖坑,一个负责把肥料放入坑里,后一个队又把土翻好填上。锄子在泥土声在此时听来似乎都是带着韵律,男生细致地填放着肥料,女生们则是小心翼翼地把土翻开,盖好,轻手轻脚地劳动着,生怕是踩到了那刚长大的小小绿苗!
队员们井然有序,都努力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作为远景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的代表和核心人物,队员们没有一丝拘谨,在地里不顾汗水留下,不顾泥土脏了谢,在工作时还有说有笑,感受着自己劳动成果的成长,相信队员们都是无比欣慰。
在大家的配合下,这次的劳动任务很快就完成了,看着自己播种下的种子,渐渐长大,枝叶丰满,相信大家都是更加体会到了农场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深刻感悟,体会到了粮食生产的不容易,体会到了在自己的辛勤呵护下作物茁壮成长的喜悦!
是啊,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先锋军,我们需要高科技发展,但我们却更加不能忘记那最初的生产方式和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只有在自己的辛勤呵护下,才能着装成长。在学校这个充满着学习氛围的地方,学校有意开创出这一新的活动,为的就是让我们在接受现代化的教育过程中,不忘根本,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完善自我,体现了我校完满教育的正确性,以及在践行过程中的良好效果!
不荒冬日田 丰富盘中餐—计算机科学系农场劳动工作队第四次义务农耕
绿色能带给人美好的心情,而将一片黄色的荒地开垦成为充满生命力的绿园更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2016年11月22日中午12:15,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农场劳动工作队再一次步入农场,这次他们将要种植胡豆,给荒野带来新的生机。
挥动激情之锄 耕耘情谊之田
农场劳动工作队在农耕协会学长们的带领下来到了经济性作物种植园。工作队先去领来了农耕的工具,锄头和铁锹在同学们眼里并不常见,但是农耕协会的学长们一一为同学们讲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同学们更是跃跃欲试。强壮的男同学们主动负责将经济性作物种植园的土地全部翻除、修整和石头清除,而细心的女同学则负责清理里面的小石子和垃圾。
同学们铿锵有力地挥动着手中的锄头,铁锹,进行着垄地、挖水渠等工作,把汗水挥洒在这片土地上,并细心地将地里的石块石粒挑除,让种子能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茁壮成长。期间在处理石子的过程中,一位女同学不小心划伤了手指,双手上混合着鲜血从沾满泥土的伤口处不断流出,但她没有因此惊慌哭泣,就此放弃,在把伤口安全处理后,她仍在帮忙做着简单的工作,而工作队的队友也争相帮助她,不让她从事重活。同学们因为有过前几次耕耘经验如今劳作起来有模有样的,挥舞着锄头,劳动的背影映入眼眶,时令性蔬菜种植园的土地因为他们变得松软,也因为他们变得生机勃勃。
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刮着冷风,泥土因被雨点打湿,而变得粘稠,但这阻止不了同学们耕耘的步伐,一锄头一个坑,一步一个脚印,同学们在农耕协会的学长们的指导与帮助下将这一片荒地焕然一新。
播下青春之种 收获完满果实
忙活一阵后,这里已有了农地的基本形态,紧接着就是重要的播种了。散乱的种子一行行整齐的撒在耕耘的土地上,一些人是第一次做,几锄下去才有一个坑的样子,但同学们都在努力的做好,挖坑,撒种,埋土,耐心仔细的进行着,带着自己的期盼把种子送入大地的怀抱,像埋藏一粒粒珍贵的梦想,希冀茁壮成长。
同学们虽然双手粘满泥土,鞋上也弄上了不少的泥,但在他们的心里这是劳动的印记,就像雨过天晴的彩虹一样的美好,他们就像是一粒充满生机的种子,相信在汲取养分之后,会收获到完满的果实。
粒粒皆辛苦 农耕当不易
一个成功的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参与活动的成员一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而在这次农耕活动中,虽然每个成员都很辛苦,但是都乐在其中。他们不仅体会到了“粒粒皆辛苦”的真理,也体会到了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传承,尽管锄头地挥动只是个简单的动作,但是这些工具与用法正是先辈们经验的积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积累,带着辛勤的韵律,给种子最好的温床。
“愿你与山水田园相依”-记外语系农耕活动
时光织雨,放远寒冬里淡淡的悠然,世俗之外,桃园情结,学一回陶渊明,读其书海无边,静静坐拥山水,悠然见南山。简单的小田园,一袋种子,几把锄头,浅黄的水色,耕种的同学。人生的美,落款每页冬日里。
在现在大多数人选择参加几天的农家乐或者乡下体验来洗滤沾满灰尘的心。以前只是知道国外大学和中国的军校是有自己打理的田地。很意外也很惊喜我们学校有农耕协会,可以自己种蔬菜,养殖动物,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是笔财富。
曾读过安妮宝贝的《得未曾有》书中讲到一位回归农村的摄影师,与妻儿相伴山区,理敬故乡与大自然。他收集了各式各样的农村耕种生活的器具,也为老去的耕牛拍照。他说:“我们这一代的人在做‘断子绝孙’的事儿。”放弃传统工具,未来后人问到犁地的“犁”为什么有一个牛字都无法解释。
那些种子与泥土的遇见,那些种子与雨水的相遇,那些种子与养料的相遇,带给我最震撼的感觉。虽是冬天,加之雨水连日,可同学们耕种的豌豆苗绿的耀眼,胡豆苗胖嘟嘟的,菜苗紧挨彼此。若不是所穿衣物的增多,没人会知道这地里是冬天的景象。
有多少人还记得锄头的模样,又有多少人会使用;有多少人会判断种子的好坏,又有多少人会种植;有多少人能清楚土地的营养,又有多少人会区分?这是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值得提起的是。今天耕种的同学,都是合格的“种植者”,他们没有为稀泥而苦恼,与泥土亲近。用锄头为种子开垦出新的居所,开辟出排水沟,捡出石块,用手把一粒粒种子放进坑里。这些简单的动作却是最动人,没人吵闹,各自忙着自己的活儿。
幼时,母亲忙农活的时候,总是跟着她在地里转。无论母亲怎样催促我去路边坐着,我都执意拿着小锄头在她旁边说帮忙除草。年幼,分不清杂草与庄稼,总是杂草庄稼一起除。今天,看到同学们在地里除草,突然想我到了我的小时候了,我已多久没像他们那般,冒着寒冷在地里除草了;已多久舍不得放开脚让踏入地里了;已多久没看到这样的安静平和的景象了。同学们弯着腰仔细的寻找每一根杂草,一把接着一把杂草被他们连根拔起,不顾被泥土黏上的鞋子,冻红的双手。
种植的蔬菜需要养料,而在C区养的兔子们为它们提供了机会。学长带着同学们来到养殖地,为兔子屋清理粪便。来的同学都在认真清理,没有喧闹声,没有人捂着鼻子嫌臭。他们用简单的扫帚、簸箕、桶给了兔子舒适的环境。从C区他们抬着3桶粪便到下里巴人剧场,中途不乏路人的异样眼光,可他们是快乐的,因为他们不仅给种子带来了养料,也有了别样的人生体验。
前行的路上,我们总会得到一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生活本来就不是完美的,正是那些缺憾,才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从容和淡然。要求的越多,我们活得就越累,何不偶尔放下对名利的苦苦追随,用淡薄的心境来看看这个世界,感受清风朗月的安恬,欣赏山涧清泉的诗意,体验田间的乐趣。或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美好,或许你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各院系农场劳动工作队供稿 团委整理)
上一条:【双体系】从YY到腾讯,双体学子成长记
下一条:【中德学院】用德语的钥匙打开技术力学的大门——记中德学院2014级3+2专本衔接教育项目外教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