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美国游学总结-连载三】NIU短期交流报告——左妮黎

2016-12-06

       短短的两周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NIU)交流项目结束了,我却感觉意犹未尽,总觉得两周的时间太短,不足以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还期待有机会去进一步了解这一切。但是,在下次体验机会到来之前,我想先谈谈这次出国交流的体会。这些体会的来源可能是周围的环境、周围的人或者课堂内容,它们都引起我的兴趣,让我去思考、查阅相关资料、整理成自己的资料用来与人分享。鉴于我是英语语言教学老师,我更加注意语言本身及其相关的文化,也非常愿意分享自己对于语言和文化的一些感想。

时间回到9月11日下午4点,我们领到了行李,走出机场,迎接我们的是湛蓝的天空,明媚的阳光,翠绿的草地,热情的NIU的工作人员,这一切让长途跋涉而产生的疲倦一扫而空。周围的一切并不让我感觉陌生,反而是熟悉、喜悦的感觉,让我觉得放松和惬意,我已经把周围的环境看了一遍又一遍,想要把蓝天、白云、绿树都满满地塞进我眼睛。上了NIU的校车之后,头几分钟,大家都因为兴奋而一直聊天,声音渐渐地小了、少了,很多老师和学生由于疲倦而小睡起来,而我还是一个劲地欣赏着车窗外一片片玉米地和偶尔经过的居住区,任由夕阳洒在我的身上,我享受着这一切的一切。

经过一夜的休整,第二天,我们正式开始了我们的学习和体验生活。拿到两周的课程和活动安排,我仔细研究后,不得不称赞NIU的国际培训办公室的项目安排。在短短两周时间里,他们不仅仅给我们安排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美文化对比、美国政治及其文化、美国音乐戏剧、英语语言与文化等课程,还安排及其丰富的课外活动,比如校园参观、团建、戏剧观看、参观教堂、芝加哥旅行、义工活动、专业课观摩、垒球比赛观看、黑人文化中心参观等,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美国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深入地了解美国生活和文化。我现在回头看,也会惊叹NIU国际培训办公室的这一切安排,确实他们的安排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达到了他们预期的目的,让我们此次参加项目的老师和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了解了美国大学生活和美国文化。

 除了合理的教学和生活体验安排之外,我们还得到许多其他资料,包括国际培训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如果我们有需要,可以拨打上面的电话号码。还有NIU的公交的线路说明图,不仅有地图说明每路车的路径,还有文字说明如何乘坐校车。此外,工作人员还贴心地给我们准备当地餐馆的信息,有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网址,以便我们通过合适的途径订到想吃的食物。不得不称赞他们考虑周全,让我们一点都不用担心接下来的行程。

所谓“入乡随俗”,为了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美国生活,我们第一堂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堂课就是了解中国和美国文化差异。我们了解到美国的位置、首都位置、人口数量以及多元的人口组成。美国本土横跨西五区至西十区,共六个时区,每个时区对应一个标准时间。从东向西分别为东部时间(EST)(西五区时间)、中部时间(CST)(西六区时间)、山地时间(MST)(西七区时间)、太平洋时间(西部时间)(PST)(西八区时间)、阿拉斯加时间(AKST)(西九区时间)和夏威夷时间(HST)(西十区时间),按照“东早西晚”的规律,各递减一小时。美国从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至11月的第一个星期日采用夏令时,夏令时比正常时间早一小时。同时,我们还了解到美国各州的知名品牌,比如纽约州的花旗银行,伊利诺伊州的波音公司,华盛顿州的微软和星巴克等等。除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外,美国的语言都是多样的,包括西班牙语、中文、法语、越南语等。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多民族文化出现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她看作一个文化大熔炉,各种文化和思想在这里汇聚、碰撞、融合。在同化过程中,它们既融汇在这个文化大熔炉里,同时又保持各自文化的独特之处,形成了美国独一无二的多民族文化。在美国,英国白人新教徒文化占主导地位,他们是来到美国的最早移民。此外,还有亚裔美国人、太平洋岛民、拉丁美裔、非裔美国人、印第安人。不同的民族,他们的文化各有特色,各种民族文化就在美国融合,演变出美国的多元文化。

尽管美国拥有多元文化,她却保留着自己传统的价值观:美国人民崇尚个人自由,这种自由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想法来生活;他们重视平等的机会,不管男人、女人、或者少数其他族裔的人,他们都有获得平等的权利,以获得成功;他们认为人人都应该努力,而且通过勤劳的工作,一定会有所收获和成就;他们推崇友好竞争。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是较随意的,喜欢休闲的生活方式。美国人非常珍视家庭,关爱家庭人员,尊重家庭成员的个人想法,帮助家庭成员个人发展。在休息和假日时,他们大多选择和家人一起度过。

尽管美国是多元文化汇聚的国家,但是各个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社交过程中,我们仍要注意一些通用的社交规范。例如,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保持适当的接触距离,与人交谈时,不要离对方太近,讲到激动时,切莫去触碰对方的肢体。不要在交谈过程中去打探对方的因私,要尊重对方。同时,在交谈过程中,要有适当的眼神交流,让对方感受到你对聊天内容的兴趣,但不要一直盯着对方,这样也是非常不礼貌的。学会倾听对方讲话,适当的时候可以对你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提问,但不要一直打断对方讲话。在公共场合,需要排队的地方,就不要去插队,还尽量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到其他人,尽量地照顾有需要的人,美国人非常热情,愿意对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在不同的场合,美国人的穿着方式是不同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多数穿着休闲服,主要以舒适为主,怎么舒服怎么穿。而一些正式场合,他们就会选择合适的正装出席,男士穿衬衣西装打领带,女士会穿裙装或裤装,还会画适合的妆容。恰当的着装也展现对主办者或客人的尊重。

谈了美国传统文化,社交文化之后,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饮食文化。美国的饮食,与中国相比,稍显单一。中国人刚到美国时,最不适应的就是美国食物,我们不能习惯每天都是吃油炸食物:炸鸡块、炸薯条、炸香肠等等。一日三餐很少提供米饭,偶尔提供的米饭,也是不符合中国人的胃。美国人特别喜欢冷饮,而中国人更喜欢喝热饮。但要适应美国生活,那必然得了解美国的饮食文化和礼仪。美国早餐比较轻便随意,有煎蛋、华夫饼、香肠、薯条、牛奶、面包、麦片等。午餐通常是快餐或者自己准备的快捷午餐。而晚餐相对正式一些。美式晚餐正餐包括前菜、汤或者沙拉,主菜,甜点等。外出就餐时,要注意一下上菜的顺序,首先是前菜,一般有冷盘和热头盘之分;接着是上汤,大致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四类;然后是副菜,一般蛋类、面包类均称为副菜;接着是主菜,主要是肉、禽类菜肴,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之后是甜品。点餐过程中,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过多吃不完反而失礼。用餐完毕后,还要记得给服务员留下适当的小费,这个是他们饮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大多数在餐厅打工的人员,他们的基本工资较低,他们热情地为客人服务,希望客人认可他们,给他们留下合适的小费,一般小费的标准是饭钱的15%-18%。通过中美文化对比这堂课,我们全方位的了解美国文化,为我们之后的学习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接着,在交流学习的第二天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Matthew J. Streb教授给我们讲解美国政府及文化。Matthew J. Streb教授是北伊利诺伊大学大学政治科学系的主任,他是全国有名的选举专家,主要研究无党派选举和司法选举。他的主要著作有The New Electoral Politics of Race和Rethinking American Electoral Democracy。此外,他的文章发表在许多家期刊杂志上,包括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State Politics and Policy Quarterly, Political Behavior,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Election Law Journal等。他的文章内容和观点常被现全国、州或者当地电视或广播节目引用。他还是Riley O’ Neal Show的每周嘉宾。能够有机会听Dr. Streb讲美国的政府及文化是我们的荣幸。

他给我们介绍了美国政府的三大权利机构:立法机构、执法机构、司法机构。三种权力机构分别独立、互相制衡,以避免政府滥权。美国国会(Congress,United States)行使立法权。美国国会由两院组成:参议院和众议院,参议院是由美国各州选派的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的成员数量是基于各州人口数量的。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成员都是多数制选举产生的,但路易斯安那州和华盛顿州是一个特例,这两个州实行两轮选举制。议案一般经过提出、委员会审议、全院大会审议等程序。一院通过后,送交另一院,依次经过同样的程序。法案经两院通过后交总统签署;若总统不否决,或虽否决但经两院2/3议员重新通过,即正式成为法律。执法权只要由美国总统来实施,而美国总统有对应的职权。在行政方面,总统有权处理国家事务和联邦政府的各种工作。在立法方面,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任何法案,除非两院中各有2/3多数票推翻他的否决,否则该法案就不能成为法律。在司法方面,总统有权任命联邦最高司法官员。他可提名任命联邦法官,包括最高法院法官在内,但须获得参议院的认可。总统还可以对任何被判处破坏联邦法律的人(被弹劾的人除外)作完全或有条件的赦免。总统是美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可召集各州的国民警卫队为联邦服务。在外交事务方面,总统是负责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官员。美国的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法官为终身职位。司法审查权既是对国会的制约,也是对总统的制约,因为国会通过的法律,很多是来自于总统的提案。当然,联邦法院也受到总统和国会的制约。首先,法官要由总统任命,国会参议院批准;其次,国会有权对法官提出弹劾。

现在美国总统大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老师也顺道给我们讲了美国总统选举的内容,我们被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先来看一张图以明白美国选举的总体情况。

在美国有红州和蓝州之说。红色的州都是支持共和党的,蓝色的是支持民主党的。由于各个州政治观点基本上稳定,因此如果把每次总统竞选或者中期选举(总统大选之间逢双的年份)往地图上一标,中间一大批总是红色的,而西海岸和东北部是蓝色的。在红色的州里,大部分居民从事传统行业的工作,包括农业。他们思想相对保守,奉行靠自己白手起家实现美国梦的理念,对国家和世界不是很关心。他们反对大政府,认为每个人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这便是共和党理念的核心。在蓝色的州里,人口非常多元化,而且两级分化严重,一方面那里聚集着很多精英阶层的人士,从科技界、金融界到娱乐圈,另一方面那里有很多靠吃救济的下层人士。精英人群中,不少奉行自由主义,比较支持民主党的政策,而下层人士,更是民主党所主张的大政府,高福利的受益者,因此他们支持民主党。

如果单从地图上看,美国大部分是支持共和党的红色州,而支持民主党的蓝色州被挤在了角落。但是由于美国的人口多集中在东西海岸和南方的德克萨斯,中间大片地区地广人稀。反而是蓝色州的人口居多。事实上,支持民主党的人和支持共和党的人比例大约是6:4,比如相对来讲,想吃福利的穷人比缴了很多税的中上产阶级要人多。如果照着人口比例,共和党在大选中应该必败无疑,但是事实却非如此。在二战后的17次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共有9次获胜,并不输于民主党。而在2014年最近的一次州长和议会选举中,共和党都获得了胜利。

造成民主党支持者多,但是选举未必占便宜的原因是,中下阶层,尤其是少数族裔投票率比较低。因此高支持率和低投票率相抵,民主党也就只能和共和党势均力敌了。在美国,参与政治非常重要,这是提升一个族裔政治地位最主要的手段。如果一个族裔里的人能够参选,这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够参选,至少要去投票,让政客们听到这个族裔的声音。在这一点,亚裔做得非常差,这也是亚裔政治地位比较低的原因。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紫颜色的州,主要包括佛罗里达、俄亥俄、宾夕法尼亚等州,它们被认为是红色州和蓝色州的分界线,或者说是政治倾向上的摇摆州。由于在每次大选时,红色州和蓝色州总体上势均力敌,而且政治倾向变化不大,因此这些摇摆州就显得特别重要,甚至可以说每次美国大选的结果就由这四五个摇摆州决定了。比如在2000年的大选中,小布什就是在佛罗里达州多了几百票,最后一举拿下佛州25张选举人票。如果没有这25张票,小布什比戈尔还少20票。

2004年,小布什再次以微弱优势战胜民主党候选人克里,最后靠的是以微弱的优势赢下了俄亥俄州的20张选举人票,否则他的票要比克里少。2008年的大选因为金融危机,台上的共和党肯定赢不了,没有任何悬念。2012年,奥巴马把三个摇摆州佛罗里达、宾夕法尼亚和俄亥俄都赢了下来,最后战胜了共和党的罗姆尼。事实上奥巴马在这三个州的优势并不大。如果罗姆尼赢得这三个州的选票,结果也会被翻转过来。

由于这些州对于大选的结果如此重要,因此在大选的最后阶段,两党的候选人都频繁出入这些州搞演讲,拉选票。而对于那些他们的票仓州,比如民主党的加州和共和党的德州,反而花的力量不多,因为在那些州再努力,也改变不了原来红蓝的颜色。对于那些铁杆红色和铁杆蓝色的州,少数党的选民意见其实总是被压制的,因为他们很少能有翻盘的机会。因此,很多人说,美国大选其实只有那几个摇摆州的选民意见才算数,这不无道理。

这是我觉得最有意思并且最有意义的一堂课,让我明白美国总统选举怎么进行以及摇摆州在总统选举中的重要性。短短两周时间一眨眼就完了,但是我们却对于美国的饮食文化、家庭文化、社交文化和政治文化有了充分的了解。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