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融合育人】体验·沙龙:场景置换下想象力实践演练

2021-04-29

4月28日,艺术传媒学院韩鹏伟老师与钓鱼城科幻中心程晓娇老师联合讲授了题为“场景置换下想象力实践”的体验沙龙。活动中分别选在北山书院排练厅、行者公园草坪、荷悦书院廊厅作为场景置换场地。

活动伊始,韩老师就和大家作了关于我们想象力的来源的简短分享。韩老师分享道,我们的想象力来自己于自己的所处的环境、心理、阅历,这是我们对自然加工的一种审视,也可以说是审美回应。基于对自然美的记忆,我们会用自己的意识将所见所感在一定的主题限定之下进行文化创作,这也是科幻小说的创作源泉,我们无法在没有感知的情况下进行二次创作,因为我们的头脑没有可以挪用和构建的材料,就像我们写科幻小说一样,全球的科幻小说家不仅止步于宇宙之内,而且所有生物都与人类相近的体貌特征,这就是我们的对自然美认识的局限性。然后,韩老师在不同场景置换下与大家一起进行故事创作。

在场景置换中训练中,韩老师请每一位同学首先在意识中创建一个主题,然后在北山书院排练厅中席地而坐,以放松的状态围坐在一起对自己的建构的主题进行10分钟静思延伸。

随后,大家移步达到第二场景——行者公园草坪,还是以席地而坐的放松状态围坐在一起对第一场景的静思的内容再次进行10分钟静思延伸。

在第二场景静思完毕以后,大家记录下自己在不同场景置换下静思主题进行了分享与记录,然后大家移步达到第三场景——荷悦书院廊厅,还是以围站在一起对第一、二场景的静思的内容再次进行10分钟静思延伸,并进行简要的分享。

最后大家再次回到创作场景的起点——北山书院排练厅,完成最后一次围坐静思。

在四次场景置换之下,大家开始纷纷分享自己创作的内容。

来自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的胡思琪同学因为最近看了一些生化危机类电影,创建了“丧尸”主题,她分享到,在场景1中我静思所得为:在安全区发现研究员秘密,飘满浮萍的池塘深处沉睡着丧尸,这些可怕的怪物竟是生化研究的失败品;而随着场景2外烈日照耀我的静思结果迎来了转折:郊外看到人们逃亡,出现消防车解救大家,但是资源有限,只能部分人能获救进入安全区,并且经过培训拥有变型车使用权,途中为了躲避丧尸,不断抛弃资源把车变形;

到了场景3凉快清爽,思绪比较平缓:雨夜带小伙伴再次进入池塘区域研究,不小心被爆发的丧尸抓伤,安全区陷落,几人被困在研究室;回到最初的场景一中我的静思转变为:几个人镇静的思考如何走出困境。

来自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刘培妮依托当下的三星堆文物发掘的新闻,将出题创建为“三星堆文明与中国神话”。在场景1所得为:看到三星堆出土的山海经图样的文物,联想到上古神话中的动物,认为他们还存活世间,一直适应人类发展,一直在保护人类;来到场景2,看着头顶的太阳,感受坐着的草坪,上古神话生物涌入脑海:将上古神话的动物分为龙和凤,凤凰担忧着人类的生存,亲自下凡保护人类,龙喜欢凤凰,每一世都追随着凤凰,前经历了九世,凤凰都为保护人类而陨灭;在场景3中:第十世,凤凰在人类的身份是天师,龙是人类一个位高权重的人,他们在机缘巧合之下见面,又相互吸引,心悦对方,凤凰还是在保护人类时陨灭;在最后的场景中:龙愤怒的质问天道的不公,人类也看见了前九世的场景,全部乞求着凤凰的复活,天道被人类和龙凤所感动,凤凰复活,人类的记忆被消除,龙凤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来自2019级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彭昱榕在最后分享到,由于受到场景环境的变化,我的感知与体认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烈日炎炎下我失去静坐的耐心,就像小说中的人物在经受磨难一样,我也在感同身受,对我的小说创作内容让形成了转折点,我本人也很受启发,也希望未来这样的场景置换、感知体认能够多开展,有更多时间对不同场景静思下的故事创作进行完善。

最后程晓娇老师做了总结发言。在“四位一体双院制”的感召下,艺术传媒学院以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的走进书院、融合完满,实现融合育人的教育理念。助力完满教育,协力发展“四位一体双院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丰富多元的教学与学习环境下不断成长,最终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撰稿:韩鹏伟

摄图:程晓娇

(艺术传媒学院与钓鱼城科幻中心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