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第十三届春季田径运动会开幕式结束以后,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池开智、陈巧蓉、冯懿及杜春梅老师在院长位光辉老师的带领下,又到了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考察。
自2013年原钓鱼城研究院成立以来(现更名为钓鱼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老师们每年都要开展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考察。但是每次考察的内容、重点都有所不同。由于自2019年起,连续2年,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都通过联系钓鱼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老师到重庆移通学院招聘毕业生,目前有三名学生已经成功入职(2017级通信技术专业中德喻渝、2017级专业通信工程喻佳伟和2017级物联网工程专业王超),其中喻渝同学已经在该单位工作了两年。这次考察,位光辉院长首先带领老师们来到了三位同学工作的地方——钓鱼城范家堰遗址本体加固与保护展示项目项目部,受到了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钓鱼城考古工作站王胜利先生的热烈欢迎。
钓鱼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与三位同学开展了亲切交谈,了解他们在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王胜利先生给老师们介绍了钓鱼城范家堰遗址考古发掘情况、最新进展以及钓鱼城范家堰遗址本体加固与保护展示项目进展情况。通过跟现场考古人员交流得知,范家堰及其周边遗址远比当初估计的规模更大,随着发掘的逐步深入,许多对钓鱼城的旧有观念和认识可能有一个突破性、甚至的颠覆性的重建。比如过去认定是宋代钓鱼城屯田区的区域现在初步判断有大量的建筑痕迹。冯懿老师感慨:“如果这一判断最终得到考古证实的话,我们在教学中一直疑惑的钓鱼城战时经济如何运转的问题可能有一个新突破。明代《合州志》中‘春则出屯田野,秋则收粮运薪’这句话就会有新的解释。而建筑面积的扩大、屯田区域的重新划定等问题对宋代钓鱼城整个经济规模、内部管理、战时运转等议题都有极大影响。钓鱼城真是值得反复考察。”
同时,王胜利先生也反馈到:重庆移通学院的几位毕业生专业能力都很过硬,整体素质很高,虽然不是文博专业的学生,但是同学们都很爱学习,学习能力强,上手很快,能吃苦,很好用,钓鱼城遗址还会加大考古发掘和保护的力度,会需要更多的人员,希望重庆移通学院能输送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
由于钓鱼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老师一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有《钓鱼城与世界中古历史》课程,钓鱼城范家堰遗址考察完以后,老师们在资深钓鱼城专家——池开智老师的带领下,不走“寻常路”,爬坡上坎,从范家堰遗址直接到达王坚记功碑、水阁凉亭,又翻过马鞍山、走过长沙田,到达了钓鱼城北边的出奇门,看了明代的摩崖造像,最后返回考察了土地岩题刻。
这些遗址都是沿着景区参观路线近距离看不到、但是对于认识钓鱼城之战以及教学又非常重要的,老师们利用唯一的停课时间去一一丈量。
在考察回来的座谈会上,老师们的感慨颇多,尤其是上《钓鱼城与世界中古历史》这门课的老师感触更多。杜春梅老师说:“怎样搞好课程教学,是我们始终在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如何将钓鱼城战场遗址的地形地貌生动、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是一大难题,通过本次考察中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对以后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如有所见,如有所感助益极大,对于我们教师实现新文科的教学目标有了新的教学启发。”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院供稿)
上一条:【学院风采】有梦你就来 有你更精彩——大数据与软件学院202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凡的Talker”演说比赛联动挑战赛
下一条:【问道名师课堂】让领导力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