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城市化研究院】2018级城市化研究生班结业典礼成功举行

2019-11-19

11月11日,继第三届城市化论坛——乡村与城市的变奏暨新型教学与获奖作品展示会后,2018级城市化研究生班结业典礼在行政楼107会议室举行。

本届城市化研究生班共招收学员94人,自2018年秋期开班以来,先后完成40课时的理论学习、3次省内外实地调研、约25万字的文章写作和第三届城市化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最终25名同学顺利结业。

仪式开始,一段回顾同学们在研究生班学习、活动情景的视频和一段大家讲述在这里学习的感受与体会的视频的播放,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研究生班自2016年9月开设以来,得到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一些老师的长期关注和帮助。为此,在本次结业典礼上还增设了一个特别的环节。研究生班聘请了管理工程系吴自立教授、通识教学部金光美副教授,钓鱼城研究院副院长位光辉老师三人为城市化研究生班第一批特聘导师。并由2018级研究生班学员代表敬呈聘书。

最后吴自立教授为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并勉励大家要把在研究生班的所学所得用于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努力,认真完成学业。



附:

给2018级城市化研究生班的一封信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已经正式从研究生结业一个星期了,回首往事,仍然思绪万千。

一年前我怀揣着好奇加入了这个组织,成为2018级城市化研究生班的一员;而今我已经正式从研究生班结业。

回忆刚进研究生班时,我有些懵懂,对研究生班的老师同学都不熟悉,每周在固定的时间上课。在这个过程中,第一学期枯燥的理论学习让很多同学都选择退出研究生班。尽管我的大一生活很忙碌,但我选择留了下来。事实证明,选择留下是正确的。

城市化,对于刚进研究生班的我来说是陌生的。但通过老师们的讲解,我知道了城市化的内涵——原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国家发展。在前期理论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不是简单的罗列几个问题,问卷设计的意义在于对一个现象做出统计和分析,所以在设计问卷时需要围绕一个主题,设置一系列成组的问题,达到设计者预期的效果。

在与研究生班老师同学相处的一年里,最难忘的是第二学期云南调研。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切切实实把理论用于了实践。白天走街串巷进行访谈,晚上挑灯奋战整理访谈记录。在外的调研是辛苦的,但更辛苦的是研究生班的老师们。她们会提前安排好我们的行程,预定食宿,每晚开会引导我们梳理当天的收获和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的工作安排。七天的调研之旅,虽然每日奔波,但路上有同学们的欢乐,有老师们的解说,有村里人的热情,有各种各样的收获。我收获了如何更好的与陌生人交流,收获了访谈技巧,收获了云南美丽的风景和长存的友谊。

调研回来后,散文、论文的写作是最值得一说的事情。当老师们看到我的一稿时,应该是头大的吧。老师拿着我的文稿通读的时候,尽管我偷着笑,但场面还是十分尴尬。逻辑混乱、结构不合理、用词不当、甚至是标点符号,各种问题扑面而来。当然,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就是不断地在被指导与修改之间、办公室与宿舍之间、打印店与办公室之间奔波。散文、论文改了七八稿后,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定稿,我不仅仅有对打印费的不舍,还有对彻夜改写文章的感叹!

今年的双十一,对我意义非凡,因为在那天我参加了第三届城市化论坛。很感谢研究生班让我们大一、大二的同学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学术盛宴,这里不仅有研究生班学员的优秀论文分享,还有超强的专家阵容:学校的领导、老师们对论文的分析点评,一针见血,直中要害,让我受益匪浅。在与会专家点评与参会学员提问中,又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使我对一些问题有了新的角度和看法。

最后,再次感谢研究生班所有老师的辛苦付出,这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希望未来的我依旧保持着对探索未知的激情,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2018级智能工程学院 文雅

2019年11月18日



(城市化研究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