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德国游学总结连载三】从开姆尼茨到马克思市-马江川

2018-10-18

期待了许久的德国之行成为现实,内心的喜悦无法言表。因为本身就是德语专业的,当看到书本上的德国就呈现在眼前时,当我的脚真实的踏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这片土地上时,它所带给我的震撼至今记忆犹新。

从重庆到成都、成都到法兰克福、法兰克福到莱比锡,最后我们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开姆尼茨市。落脚于这片土地,之前旅途的疲惫被一扫而空,随之而来的是喜悦和兴奋之情,周围是工业化的德国建筑,耳边满是地道浓郁的德语,梦里的情景变为现实的喜悦充满于心。幸运的是我们去的时候刚好赶上了开姆尼茨的啤酒节,切身感受了一下德国的啤酒文化。你好,开姆尼茨!你好,德国!

(开姆尼茨市中心的啤酒节)

开姆尼茨市是德国萨克森州西部的一个城市。开姆尼茨有近二十五万居民,是位于莱比锡和德累斯顿之后的该州第三大城市,也是该州六个Oberzentren之一。开姆尼茨具有州直辖市地位,并且是同名的行政专区所在地。该市同茨维考一起构成了“开姆尼茨—茨维考经济区”的核心,也是“萨克森三角都市群”的组成部分。“开姆尼茨”得名于流经该市的一条同名河流。在1953年5月10日到1990年6月1日期间,开姆尼茨“卡尔马克思市”。开姆尼茨市的人口数大约自1883年起便超过了十万。开姆尼茨中世纪以来一直是纺织中心,现为工业中心。有15世纪的圣·雅各布教堂、12世纪的宫殿教堂和由洛泰尔国王创建的本笃会教堂。1143年设建制。后毁于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17世纪末随着纺织工业的引入而重新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重创,1945年后重建。

(开姆尼茨福音教堂)

德国,工业举世闻名,但其实德国的工业革命起步较晚。好在德国的工业革命进展很快,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没结束时,德国又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众所周知,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英国早在19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美国等欧洲国家也紧随英国在18世纪末开展了工业革命。相比之下由于深受分裂割据的困扰,直到19世纪30年代德国才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迟缓的开始了它的工业革命步伐。与工业革命早期的其他国家一样,德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从纺织业开始的,以普鲁士为例,1831年时它已拥有25.2万台麻布织机、2.2万台毛织机、2.5万台棉织机和9000架丝织机。

萨克森州的纺织业也很发达,作为萨克森州的第三大城市,开姆尼茨被称为德国的曼切斯特,一度是德国的纺织业中心。然而这一时期的德国纺织业与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显得落后。例如到1846年时,其织布行业还几乎听到机器运作的声音。即便是纺织业最发达的普鲁士,其棉织机使用率任不到4%。在柏林的4个棉纺织厂中,所用的机器是手摇珍妮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德国纺织业中,手工仍然占有很大的地位。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铁路建设对德国的工业扩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迅速转向以铁路建设为重点的重工业,通过铁路建设来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由于19世纪50—60年代的高速工业的增长,到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夕,其工业发展速度远远高于英法等国,在德国一些先进地区,如普鲁士、萨克森、巴伐利亚、巴登等地,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

开姆尼茨市自中世纪以来一直是纺织中心,现为工业中心,产品包括地毯、针织、机器制造、机床、化工、光学仪器等。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开姆尼茨从手工业向工业城市转型,开姆尼茨在19世纪建造了第一家近代纺织厂,随后又制造出德国第一批机床和火车机车,工业带动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开姆尼茨见证了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因这座城市发达的工业,还在19世纪建立了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

德方的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德国工业带我们去参观了开姆尼茨工业博物馆。开姆尼茨工业博物馆是一座废弃的铸造厂,但也是萨克森州工业博物馆联合会所属四座博物馆中的一座。这里有当时最先进的纺织车和汽车,无一不体现出工业革命的影子。这里展出的展品,展出了萨克森州的工业史以及重要人物的故事。在1945年之前,萨克森州仍然是德国工业的领先地区,当然开姆尼茨也是当时的工业中心,那时萨克森州的很多产品远销海外,闻名于国内外。开姆尼茨工业博物馆留下了我和小伙伴的美好记忆,我们在负一楼用手摇珍妮机摇出美丽的手链,这条手链至今还戴在我的手上。我们在一楼体验了那个年代的打字机。在开姆尼茨工业博物馆你会感受到那个年代人类的智慧和无限的想象力。

开姆尼茨博物馆的大型机器)

开姆尼茨最开始先是生产当地所需的纺织机器,不久是其他的机器设备,然后是机器车辆。当时最著名的有理查德·哈尔特曼,该公司于1848年起,就开始向全世界提供抢手的火车头。不仅万德勒汽车厂设在该城,之后万德勒汽车制造部门与奥迪、DKW、Horch在1932年合并,建成了汽车联合公司,其总部也设在了开姆尼茨。那四个圈就代表了四家公司,最后演变成了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奥迪。

奥迪是一个国际著名豪华汽车品牌,作为高技术水平、质量标准、创新能力、以及经典车型款式的代表,奥迪是世界最成功的汽车品牌之一。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斯塔特。奥迪集团包括母公司及其子公司奥迪匈牙利公司、quattro有限公司以及兰博基尼汽车公司和Cosworth技术公司,奥迪巴西及奥迪塞那利塔。此外,奥迪还在中国、马来西亚和南非等地设有生产厂。奥迪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从1932年起,奥迪开始采用四环徽标,它象征着奥迪与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合并成的汽车联盟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汽车联盟公司涵盖了德国汽车工业能够提供的所有乘用车领域,从摩托车到豪华轿车。奥迪轿车的标志为四个圆环,代表着合并前的四家公司。这些公司曾经是自行车、摩托车及小客车的生产厂家。由于该公司原是由4家公司合并而成,因此每一环都是其中一个公司的象征。德国是一个工业大国更是汽车爱好者的天堂。

开姆尼茨是典型的东德城市,它在民主德国时期的1953年的5月10日曾被改名为卡尔·马克思市。这里留有社会主义的烙印。1990年4月23日该城举行了公民投票,结果百分之七十六的人同意恢复该城原有的名称:开姆尼茨。同年6月1日正式更名。至今在城市的市中心任放置着马克思的纪念碑,这是一个40吨重的青铜头像。是按俄罗斯艺术家列夫·可尔贝尔的设计方案,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浇筑的,由95个部件组成,于1971年建成,花去当时市政府150万东德马克。现在也算是开姆尼茨的地标性建筑,就在桥梁大街上,这条街过去也曾叫卡尔·马克思大道。马克思本人从来没来过开姆尼茨,但他的影响却体现在各处。今日的开姆尼茨人口为24万人,这比卡尔·马克思城时代减少了四分之一,其中大部分人都搬迁到西部去了。目前人口减少的趋势好像已经停止,经济已经开始复苏。马克思像前常常可以看到载满中国游客的大巴停在这里,他们会在像前拍照留影。在两德统一后,曾有许多城市表示愿意购买这一铜像,但都被拒绝了,用开姆尼茨当地人的话来说:马克思从来没来过这儿,但也不允许他离开。

(马克思像前的合影)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工基因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在这个有利的大环境下,开姆尼茨可以充分发挥其工业中心城市的优势,将工业和科技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在德国这二十几天我了解学到了很多,在开姆尼茨参观啤酒厂我知道了德国啤酒文化和啤酒是如何制造加工出来的;参观莱比锡宝马工厂,我了解到一个公司的成功是需要很多方面的,不仅要做到产品的创新和保证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我知道垃圾是需要分类丢弃和处理的,我感慨于德国人的严谨和认真。欢快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在德国的23天不知不觉已接近尾声,在这二十多天里我渐渐爱上了德国凉爽的天气,随处可见的大片黑森林,礼貌热情的当地人还有这里给我的每一次美好记忆。

莱比锡的宝马工厂)

德国之行的这二十多天,犹如一场美好的梦,梦里的我来到了向往之国。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