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组织开展的“非遗进校园”实践教育讲座——楹联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北山斋E101)顺利开讲,重庆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全国优秀楹联教师兰梦宁以《联律通则》为题,带领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的彭伟老师与学生研究员一起走进楹联文化,领略了“诗中之诗”的艺术生命力与艺术表现力。
楹联是从诗词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学体裁。楹联的灵魂与精髓就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兰老师充分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从楹联的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等六大要素分析入手,对《联律通则》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兰老师还对每一个要素都进行了详尽地举例解释说明,并且还让同学们积极参与,亲自上阵分析不同楹联。以此,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也对楹联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
由浅至深,成就楹联达人。兰老师在讲解了基础性知识后,循序渐进为同学们引入更多的楹联要点,例如“合掌”、“仄起平收”、“领字”、“领句”等。而在理论知识讲解后实践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秉着这样的理念,兰老师以一句“春到百花吐艳”为出句,同学们则根据所讲的楹联要素进行对句的探讨作答。在激烈的讨论中,同学们作出不少的对句,如“夏来万叶纷飞”、“秋来万木沉香”,“冬临千镇落哀”、“秋临万果送香”、“冬留万雪呈祥”、“风袭万野留香”……
学习的时光总是短暂,在与楹联的亲密接触中,时间很快就来到了尽头。但同学们与非遗的缘分却延伸到了更远的未来,课堂之外,继续通过学习了解楹联习俗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撰稿:邹雅兰
摄影:汪建红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供稿)
上一条:【社团活动】灯塔长明·做社团最亮的光——首期“灯塔”学生社团负责人培养计划破冰活动
下一条:【图书馆】快乐阅读 你我同行——新生体验课之2019级新生入馆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