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与美国家庭的互动
无论到达哪个城市抑或是国家,我想目的不单单是吃喝逛,而是应该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以此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感受一个城市的生活气息,并且发现寻常美。
然而对于感受一座城市的风土人情的最好的方式大概就是深入其中,很喜欢此次NIU之旅中安排的美国家庭之行。虽然仅仅只是一天的行程体验,可是却带给我们不小的收获和感触,接触到了不一样的American,也体验到了不一样的TheAmericanculture.
【教堂和圣歌】阳光尚好,蓝天如画,这天见到了Dave和他的妻子,是一对亲切友好的老夫妇。美好奇妙的一天由此开始了。美国人星期天都要去教堂做礼拜,然而有的教堂会举办一些活动,为社区的人们提供互动、奉献、志愿、娱乐的机会。Dave和他的妻子Lily都是教堂的志愿者,所以在Dave接到我们之后就带上我们一起到了社区的教堂。教堂文化在美国和很多欧洲国家都十分流行,而周日很多美国家庭都会去教堂做礼拜。对于信教的人来说每周是必须到的,一方面到教堂做礼拜,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每周人们可以在这里聚一聚、聊一聊。
Dave和Lily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新朋友,有和蔼的老奶奶也有友善的同龄人,还有一些一家人来做礼拜的家庭。到社区教堂做礼拜的很多人都是彼此之间认识熟悉的,彼此之间简单的问候,几句简单的玩笑话便瞬间让你倍感亲切不再那么紧张和不知所措了。或许我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流障碍,可是没关系啊,我能感受到你的热情,能看到你的笑容,能张开双手回应你的拥抱,我想足够了。
这大概是从小到大第一次正式的接触教堂和做礼拜,跟着教堂的乐队轻轻和着歌颂上帝的歌曲,跟着大家一同低头祷告,然后一同听一位有名教徒的演讲。
演讲结束后人们手里开始传递一个黑色的帽子,我看到人们都在往里面放东西,继而又传给身旁的下一个人,听Dave介绍那是教堂的捐赠。在捐款结束后,台下的乐队又奏起了音乐,大家都站起来了,开始唱歌,我和Mia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些歌,其中也有一些生词,可是好在旋律简单能轻轻跟着和上。这样的情节不禁让我想到憨豆在教堂里唱歌的情节,他只会唱“阿里路易亚”,一唱到这句时,他就大声地唱,过了这句,就只是小声哼哼,这情景跟此刻的我和Mia出乎意料的神似。
【Lily的午餐】教堂活动结束后,我们跟随Dave和Lily回到了他们的家,家里简单干净整洁,或许是只有两个老人在家的缘故吧,也略显冷清,考虑到尊重当地文化个人隐私所以我们也没多问子女一类的隐私问题。可是疑惑也在Dave给我们看家庭照片的时候逐步揭开了,Lily在厨房为我们准备午餐,而Dave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家以及那个我十分大爱的小花园。
花园里Dave跟我们分享了Lily的Facebook上的旅行照片以及家人照片,由此我们了解到Dave和Lily是两个很伟大的父母哦,子女分别在墨西哥和也门有自己的工作以及家庭生活,他们并没有去限制自己的子女该做什么该留在哪里如何生活,反之是尊重子女的决定,照片里的他们很幸福。这大概也和大多数中国家庭父母的观念不同吧,中国很多家庭都无法接受子女在很远的城市工作更别说其他国家定居生活了。我无法比较谁好谁坏,毕竟二者都是爱自己子女的表现。
Lily在回家的一路上就询问我们喜欢吃什么口味的食物,认为美国食物如何,有什么不适应的。很快,Lily的午餐也准备完毕,虽说不是太丰盛,可是却让人吃得很开心。了解到我们在国内一般和热水和茶,午餐时她贴心的为我们准备了热水以此代替了大多数美国人偏爱的冰水,鸡肉沙拉和烤面包真是让我爱不释手,热水喝到胃里暖暖的,心里也暖暖的。
【最好吃的冰淇淋】午餐结束后大家简单的聊了一会天,Lily提议带我们去品尝小镇上最出名最好吃的冰淇淋,听到这不禁咽了一下口水,早听说国外的牛奶和冰淇淋都很值得一尝,牛奶喝了~贴心的Lily也要带我去品尝种草已久的冰淇淋了,吃到冰淇淋的那一刻浓浓的奶味袭击舌尖,感觉自己开心的快要飞上蓝天!Dave和Lily看我吃冰淇淋兴奋的样子,一个劲的问我够不够不够的话再来一个,真是太贴心。
【哇!是迷宫欸!】迪卡尔盛产玉米,每年还有一个专门的玉米节,所以自迪卡尔随处可见的是玉米地。更有趣的是当地人利用玉米地建了一个迷宫农场,这里除去玉米外还有一个果园,里面有各种品种的苹果,红的紫的绿的应有尽有。周末这里很多人,很多家庭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加入这场迷宫之行。
一直以来迷宫不是纸上接触就是电脑游戏里玩过,真把自己置身于迷宫里找出口还真是第一次。入口的地方工作人员派发了地图,由Dave带头,我和Mia辅助,不禁看地图要思路清晰,在有的特殊关卡还需要回答问题然后才能猜测正确方向,一路上有歌声有笑声,我想再复杂的迷宫最终也挡不住机智的我们。
成功从迷宫出来后Lily带我们去到了中午在她家看到的照片里的大椅子,拍照的人很多,在我和Mia兴奋地围着椅子转的同时,Lily贴心的去商店里为我们准备了鲜榨的苹果汁,以及农场特色的焦糖苹果。收到出乎意外的礼物,心里很开心。此时已经下午时分,这也意味着今天的家庭体验快要接近尾声了,心中甚是不舍。我喜欢他们的热情和细心,感受到了对于我们的到来两个老人内心的喜悦。时间总是过得太快,只能用一个充满感激的拥抱结尾,感谢Dave和Lily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的一天。
NO.2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家庭之行结束没几天又开始了最后一趟的芝加哥之旅,此次芝加哥之旅我们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该博物馆创建于1981年,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术展览馆之一,也是当今美国三大美术馆之一,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连续几年都排名世界博物馆的首位。所以此次最后一次芝加哥之行,我们来到了这里,接受一下艺术的熏陶,感受一下视觉震撼。
经介绍得知,该馆规模巨大,分10个展馆,共收藏展品高达30万件以上。其中收藏有欧美和东方的雕刻、绘画、版画、素描、装饰艺术品,还有摄影以及非洲艺术品。
自由参观博物馆开始时,我们租了一台语音讲解器,不知不觉一呆就是四五个小时,边听边看边休息。虽说自身并非学习艺术亦或是能对展品有什么独到见解,就只能很直观的感叹“美,好,真棒”。听说可以在这里找到夏加尔、莫奈、梵高、塞尚、雷阿诺、毕加索等等大家的真迹,也可以找到从古希腊到神秘东方的各种珍宝,几乎全部馆藏都来自芝加哥商人的捐赠,观察许久发现,在这里没有拥挤,有的只是沉迷于艺术的灵魂。
同行的Mia到了雕塑的地方也饶有兴趣的拿起了画笔开始了素描,很有趣的是没有画画功底的她画出的素描没想象中的那么糟还是别有一番风味,或许是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里给熏陶的。
走走逛逛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不得不感叹很多大家的作品都让人惊叹,虽然看不懂,可是很喜欢。不同展室风格迥异,原画往往比照片惊艳1000倍,看的时候眼睛都快贴到画上了。在这里,每一幅画也都有一个属于它的故事,我无法一一知晓,唯有静静欣赏这一场艺术盛宴。
NO.3国际学生面临的挑战
一趟旅行的收获大概不仅仅只是旅游观光以及品尝美食这么简单,我想更多的收获大都来源于你所遇到的人以及每个人身上所拥有的各自不同的故事。毕竟经历不同,故事和收获也各有不同。此次NIU之行认识了几个在美攻读研究生或者博士的学姐学长,我眼中的大咖们也给我们分享了各自留学之旅中的收获和艰辛。人生在世,总是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它,这就关乎个人的心态和能力了。虽说如今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了,可这并不意味着国际学生很简单很容易,跟学长学姐们的聊天交流中得知,当今国际学生依旧面临着一些挑战。
挑战一:语言障碍
对于母语不是英文的中国留学生来说,语言是其留学途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各自日常学习中最大的压力来源。所以有很多留学生出国后会选择先读一段时间的语言课程,待语言课程毕业之后再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毕竟当英语突然成为每天日常打交道的唯一语言时,对中国留学生来讲,上课或者日常生活中英语词汇量不够,接触的不同国家不同的老师同学的发音口音有差异,便会导致听力反应速度较慢。与此同时,在美国很多大学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这个问题对于很多留学生来说初期也是令其困扰的。所以,语言障碍便是留学生们需要攻克的首要难关。
挑战二:文化差异
从本质上来说,每个国家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当然也就各不相同。除去很常见的建筑风格不同、历史文化的不同、社交问候方式等等的不同之外,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冲突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很多留学生会发现,即便听懂了聊天中的每个词,也经常会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完全无法理解美国人的笑点。除去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冲突外,思想价值观的冲突也是很明显的。
挑战三:生活技能及独立能力
大多数国内的学霸们在学习时只需要秉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即可,生活中的琐事基本都由爸妈解决,而自己一心只读圣贤书即可。由此可见,生活技能以及很多生活常识可谓缺之少而又少。然后来到美国之后,由于身在异乡而且美国是一个劳动力价值很高的国家,这就意味着大多数留学生需要一下子面临独立生活的挑战:学做菜、洗衣服、做家务、学开车、租房签合同等等。这些生活中的技能都需要留学生们一点点去学习积累,生活琐事也需要自己一一处理,再也没有父母能随叫随到替自己一一善后了。
挑战四:人际交往
留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可简单可复杂,由于大多数留学生初到美国时都是无亲无故,人际网络是一张白纸。这也导致很多留学生刚去都会选择与同行的中国小伙伴做朋友或者只跟中国人交往。或许从语言沟通交流以及文化底蕴方面来说这确实比较方便,可是久而久之,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便也被局限于狭小的“老乡”圈子之中。这不仅对自己语言能力得不到锻炼,长时间禁锢在一个自己熟悉的狭小圈子里也并不利于成长,这无非也就是从一个满是中国人的圈子里换到了另一个依旧是中国人的圈子里,跨国学习又怎样?本质依旧没有改变。
挑战五:学业困难
大多数国际交流生的学业困难都是由语言不通引起的,这是主要因素。再者,中国大多数的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教育方式都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正如中国的教育重在记忆,而美国的教育就更加注重理解和实际运用解决问题。在经过十几二十年的中国式教育后突然接受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可能会相对难以适应,这就需要我们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适应美国课堂的学习了。与此同时,加强自信心,与教授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极为重要。
此次NIU之旅让我不仅学到了地道的美国文化,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国大学和美国家庭。两周固然很短,可是却受益匪浅。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供稿)
上一条:【魅力社团】铁人俱乐部与你一同超越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