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家来说写作论文困难吗?想学习论文的写作方式吗?那就来听听李梦瑶老师独特的见解吧。11月25号下午6时,为培养学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解决新生论文写作无从下手的困境,李老师为大一新生开展了题为《网络时代下的学术写作》讲座。
李梦瑶导师和大一新生
会议开始,李老师为新生分析了当今时代中国学生缺乏论文基础的原因和背景:其一为当今时代网络的迅速普及,书面语言更多转化为视频语言被新一代大学生所接受,网络用语也因其“特立独行”等原因被学生广泛使用,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术写作中普遍口语化严重,从而缺乏学术写作的严谨性和准确度。李老师同时强调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应试教育对写作的束缚所带来的固化思维,会让更多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受限。进入大学就是一个起点,学术写作对于所有大学生都是全新的,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需要重新接纳新的写作思想和训练。
李老师在讲座中还点明学生现状:大多数学生不会从事学术研究,而写论文也仅仅是以功利为目的;学分也成为了学生的“根”。那写作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作?对此李老师也提出问题启发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大家转变思想,从功利主义的禁锢中挣脱,从写作开始真正理解和认同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李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清华大学开设的“写作与沟通”通识核心课程便是以“主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兴趣入手,深挖概念内涵,令学生从多方面实现跨学科学习。
李梦瑶导师为大一新生逐一解惑
会议的最后,为实现因材施教的良好教学方式,李老师为大一新生逐一答疑解惑。面对导师组同学的各种问题,李老师总结了六点论文写作初期的建议:一、利用好资源,多询问老师;二、论文写作要列大纲;三、写作前要抓住写作重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以得到清晰的主题;四、要学会时间管理,对零散时间进行整合,利用块状时间写作;五、对论据进行切实分析和总结,不能过分拔高结论内涵;六、论文不用情感抒发,只求实际阐述。
讲座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同学们接受到的“干货”满满,在这样的特色讲座中大家既重新认识了学术写作,也对未来自己的学术写作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写作能力培养出发,融会贯通,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思辨精神和学术素养,成为更好的自己。
撰稿:叶昊洋
(远景学院供稿)
上一条:【学院风采】创新驱动 你我先行——远景学院团队荣获全球青年社会创新大赛西南赛区二等奖
下一条:【就业创业】梦已起航,只管乘风破浪 ——记通信与物联网工程学院2008级校友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