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美国游学总结-连载六】Mamma Mia——葛筱甜

2016-12-27

成长中的每一段经历,都会成为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宝贵的财富,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感受了美国的风土人情,并使我有机会这段难忘的旅程中,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小伙伴。回顾本次短暂却又丰富的旅程,每个人的感受与收获也是不同的。对于我来说,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去追寻它们的“美国梦”。在美国这个“文化大熔炉”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可以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与自己不同的文化,更多的人可以在这自由的国度,自由自在地去追逐他们各自的梦想。

 当我们乘坐的波音777安全地在芝加哥降落,美利坚合众国的蓝天白云及纯正的美式英语扑面而来,跟朋友调侃道,这里遍地都是口音纯正的外教。虽然没有见到球星科比口中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但是我们一行人确实见到了凌晨三点的迪卡尔布。伴随着每天早上食堂丰富多样的早餐和NIU关于美国文化、教育、历史方面的课程,我们被美国的自由和文化所吸引,也逐渐适应了美国的蓝天白云,来自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不同口音的英语,和在NIU的学习及丰富的课余生活。

说到美式英语与英语口音,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在美国帮助我们的印度尼西亚姑娘Sreya。以前只知道我们中式口音的英语叫Chinglish,去了美国才知道,印度人说英语的口音要比Chinglish(中式英语)奇怪多了。在这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甚至不同肤色的人,都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前提是其他人愿意尝试去倾听你、接纳你,这为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在美国的食堂里或者公交车等公共场合里,人们都干着各自的事情,说话声音很小不会影响到别人,餐馆里也不会有人吸烟,人们有更多私人和公共空间;在校园里或者商场里,不相识的陌生人见面之后也会微笑着问候,就像认识很久的朋友相互寒暄,使人觉得温暖;芝加哥购物街上的警察更像是和蔼可亲的城管,幸福指数很高……诸如此类的感触太多了,且容我娓娓道来。

    作为一个钢琴的忠实粉丝,我在到达NIU的第二天,就找到了NIU校园里我们经常活动的范围内的四架钢琴。最幸福的事就是每天早上起床后,在充满阳光的小琴房里练一个小时的钢琴,去食堂吃一顿美味的早餐,然后去教室听一堂Dr.Jeff Chown关于美国电影发展历史的课。在这堂课上,我们了解到了美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和几部经典的电影,还有美国电影形式和电影题材的变革。在电影和媒体刚开始的时候,内容和娱乐性都比较单一,Civil War(南北战争)时期关于战争题材的电影大量出现,比如经典的爱情及战争题材的电影《乱世佳人》,还有《与狼共舞》、《南北之殇》等电影也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学习美国电影发展变革和历史的课程,为我们了解美国歌剧和歌剧鉴赏奠定了艺术基础。

从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到人人都可以平等自由地在美国追逐自己的“美国梦”,黑人成了美国历史和文化发展中不得不了解的一个话题。十九世纪,美国的百老汇音乐剧逐渐从以黑人和白人之间的诙谐幽默的闹剧故事,慢慢地越来越多地黑人演员甚至黑人女演员加入到百老汇的舞台上,内容也逐渐丰富和高雅起来。再抵达美国的第五天,我们有幸去观赏了一部美国的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在歌剧观赏期间是不允许拍照的,因为怕有谁不小心闪光灯忘记关,会影响到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观赏。在歌剧的休息期间,认识了邻座的美国大叔一家,他们曾经到过北京,对汉语兴趣浓厚,用不太清晰但是充满热情地口音跟我说:“恭喜发财!”。去百老汇看歌剧的,有很多都是退休在家的老人,他们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让我感触良多。

与国内退休空闲在家的老人不同,美国的退休生活要丰富得多,比如他们可以结伴去看一场音乐剧,或是周末去教堂做义工唱唱小曲儿。由于家庭观念的不同,中国的老人常常被儿女牵绊着,心里时常挂念着子女,或者由于子女的工作原因,在中国,一些退休的父母要在家帮子女照看他们的小孩。而美国的家庭观念则没有我们家庭观念那样浓厚,美国父母可能会想:我周末和小伙伴约好去教堂做礼拜,为什么要帮你照顾孩子。听美国父母谈论自己子女的时候,更多地像谈论一个彼此了解很深的、相互尊重的挚友,他们更看重的是自己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参加志愿者活动,也是退休老人和体验生活的学生空闲时间的一部分。

在美国行程的第二周我们参加了芝加哥当地的一个志愿者活动——“Feed the starving children”。这个志愿者组织的宗旨是:建立一个没有饥饿的世界。我们志愿者要做的就是按照营养专家们研究和制定好的营养标准,配制和打包为忍受饥饿的孩子准备的食物,这个志愿者组织会把食物运到南非或者其他需要食物的灾区去。在食物称重、打包、装箱的过程中,我仿佛体验到了机械化时代到来之前的人工作业。短短的几小时志愿者活动,我们每个人都特别认真,想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忍受饥饿的孩子们多做一点的事情。通过这次志愿活动我认识到,当我们在抱怨食物难吃或者浪费食物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正在忍受着饥饿。另外,只要我们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拿出更多的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认真的志愿活动之后,等待我们的是芝加哥的shopping time(购物时间)。对于第一次出国的人来说,国外一些类别的商品的价格让我们在柜台前不愿离开,包里的美元和信用卡里的数字也随着自由地shopping次数逐渐变小。一些朋友跟我分享:每次出国回家之后,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买。倒不是提倡出国要盲目消费,但是国外一些商品的价格,让我觉得购物和享受是一件自由的事情。由于税的原因,同样品牌的一件中高档商品,在国外可能要比国内要便宜的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出国就想“买买买”的原因,并不是提倡出国就要“买买买”,但从商品价格方面来看,人们有更多自由的权利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美国之行不得不提的是——芝加哥游记。作为美国的第二大商业中心区,1871年的大火把芝加哥的建筑物几乎全部烧光,当年大约三百人在大火中死亡,九万人无家可归。大火之后,芝加哥得到快速的重建并很快地恢复了增长。在重建期间,这里产生了世界第一栋采用钢构架的摩天大楼,以此开始了芝加哥不断创新的城市建筑在世界范围的声誉,使芝加哥获得“摩天大楼的故乡”的美誉。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芝加哥建筑的美,我想说:芝加哥的高楼大厦可以映出蓝天和白云。到芝加哥并不能错过海军码头(Navy Pier),乘坐轮渡在密歇根湖上环视芝加哥的摩天大楼,船上的讲解员慷慨激昂地讲解着芝加哥的历史和现在,那种对芝加哥的激情让我感觉到他对这个城市的骄傲和热爱。千禧公园(Millennium Park)的“大豆子”映着芝加哥一年四季的景色,芝加哥博物馆里陈列的莫奈等艺术家们各个时期的作品,以及世界第九高摩天大楼威尔斯大厦(Willis Tower)的窗外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

    两周的美国行短暂却又丰富多彩,在最后一堂课上,在美国留学多年的师哥师姐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在美国留学的经验与体会。在美国读了两个研究生学位的中国留学生Mia,给我们讲了她刚毕业时在美国求职的故事,其中关于印度人与中国人求职时的差异我感触颇深。中国人以谦虚为美,秉持着“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观念。谦虚固然使人不断进步,但是在求职时依然以谦虚为美,对于自己的优势及长处过于谦虚,就使我们比夸大其词的人要吃亏很多。与中国学生不同,大多数印度人在求职、简历制作及面试时放大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懂得扬长避短,包装自己,这就使我们在与印度人在求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这些经验与提醒对于即将要步入社会的我们尤为重要,这与来自哪个国家有怎样的文化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在以后的工作及生活中,与谦虚相比,更重要的是要多一点自信,在竞争中学会扬长避短,发展与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

感谢美国之行认识的小伙伴们陪我一起度过美好的两周,旅行是短暂的,但是记忆是永恒的。世界那么大,还是要争取机会多出去感受一下。最后,愿每一个有梦的人,都可以“有梦为马,永远随处可栖。” 愿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坚信梦想会成真,并努力地实现它!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