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移通资讯 要闻 正文

要闻

重庆高校圈学科竞赛如何突围?重庆移通狂扫997项大奖“卷”出历史之最

2025-03-25

2024年,重庆移通学院以全年斩获997项学科竞赛大奖的惊人成绩,交出一份亮眼答卷。其中,国家级奖项174项、省市级奖项823项,总计997项创历史之最,涵盖人工智能、电子设计、创新创业、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我校学科竞赛的纪录,更成为其学校“信息产业商学院”办学定位与“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特色育人模式彰显成效的生动注脚。

在愈发“内卷”的学科竞赛生态中,我校如何突围?其背后又藏着怎样的育人逻辑?让我们一起深入解锁......

多举措全面赋能,贯通育人全才

“竞赛不仅是专业能力的比拼,更是综合素质的较量。”重庆移通学院作为以新工科为主体、电子信息为优势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完满教育×通识教育×商科教育×专业教育"四位一体特色育人体系。通过完满教育平台,锤炼学生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同时学校紧扣数字经济时代需求,打造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四年来实现学科竞赛获奖数增长299.6%,彰显其全方位育人成效。

“我们鼓励学生用技术解决商业问题,用商业思维优化技术落地”。学生既能在电子设计、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竟赛中摘金,也能在创新创业、资产评估知识等竞赛中以商业模式创新方案突围。跨学科导师团队和项目制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从技术开发到市场运营的全链条实践场景,这正是竞赛成绩爆发式增长的动力。

近年来,我校在学科竞赛中表现亮眼,学生团队先后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华为ICT大赛等大赛中获奖,获奖领域涵盖数字艺术、智能制造、计算机等多元赛道,覆盖学校招生多个专业。此外,我校还积极举办多个学科大赛,例如“古剑山”全国大学生网络攻防大赛的举办吸引了来自全国246所高校顶尖选手的参加以及长安汽车等企业的关注。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学校以“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特色育人模式,通过政策保障、资源整合与平台赋能,构建了以“以赛促教、学赛融通”的创新生态。

在”重竞赛”已成高校标配的当下,重庆移通学院的突围并非依赖”人海战术”,而是通过教育模式创新撕开缺口。“在未来,我打算组建一支美术、文学、工科等多学科专业融合在一起的团队。美术生拥有良好的审美、优秀的表现力,文学生的创意点多,工科生则是技术能力以及逻辑力强,这样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我将会有信心带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戏剧影视学院老师李如冰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机制,使得学生作品既具备技术深度,又兼具市场视角。

学校突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交叉融合的实践育人矩阵,让学生在多元平台中锻炼复合能力。在綦河书院、廊桥书院等创新工坊中,我校打破专业界限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交叉融合的试验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他们可以在完满平台培养团队写作能力,在艺术修养课培养创意表达能力,在商科课程培养商业洞察能力。因为学校的交叉融合式培养方式,使得学生在竞赛中既能够解剖赛事规则,又能创新解题逻辑、团队之间配合密切。

赛教融合培养,催生“化学反应”

“在准备竞赛的前一晚,我们在通宵准备物料,与时间赛跑。艺术设计的审美让产品更具美感与竞争力,商科课程的教学让我们在答辩环节脱颖而出。”这种“跨界能力”的培养,让来自戏剧影视学院动画专业王诗涵取得了“闪耀移通”特等奖,这正是学校“赛教融合”理念的缩影。“学校独特的培养理念让我感受到更多的是,学校不仅给了所有人一个可以让自己大放光彩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而这样的办学理念也给了大家锻炼自我的机会。”在团队当中,王诗涵是成员们的“队长”,在生活上,成员们则是王诗涵的“队长”,正是因为学校的交叉融合培养方式,她们互帮互助相辅相成,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共同铸就了这样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高效有序的队伍。

“学校举办的大型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师生的参与,让他们真实看到了‘传说中的“双一流以外的首选大学’,更有许多师生说重庆移通学院‘校园美’‘有特色’‘学生状态好’‘学生综合能力强’”李如冰老师说到,同时这也为移通学子步入社会带来隐形的资历。“传统课堂上分享再多的真实案例都是纸上谈兵,但‘赛教融合’这一特色模式能够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案例、市场以及工作环境,也给了老师动力和机会去接触竞赛行业。”李如冰老师解释道,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模式。

重庆移通学院不仅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更是全国性专业赛事的“策源地”。重庆移通学院举办的“古剑山”全国大学生网络攻防大赛自2023年9月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全国246所高校的740支队伍报名参赛,主办方重庆移通学院为大赛总投入高达100万,设立奖金20万。国防科技大学“ret2pwngpt”战队表示本次大赛为参赛者举办了一场盛大专业的网络安全竞赛。重庆移通学院“烛龙”战队表示,未来将以此次大赛为起点,不断丰富自身网络安全技能,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做贡献。

重庆移通学院不仅通过学科竞赛对外输送人才,也在通过建立全国型大平台为众多学科优异的人才提供展示平台。

打造“零距离”从赛场到职场

重庆移通学院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依托专业教育为基础,设置专业型产业学院以助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例如奇安信网络安全产业学院、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等,以此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促进办学方式转变,将行业赛题引入课堂,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转化。

为打通"赛场-职场"转化通道,学校根据赛事热点动态调整专业课程模块,将“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赛事真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库,联合华为、腾讯云等企业共建“竞赛-实训-就业”一体化基地让学生在解决真实产业问题中积累项目经验。这种“从赛场回归课堂”的闭环,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范式。“我校学生擅于用竞赛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入职就能上手项目。”学科竞赛的爆发式增长,正在重塑这所学校的教育生态。

“学校重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赛教融合’的教学方式,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意义远不止于竞赛本身,更折射出高等教育理念的迭代升级,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綦江校区教务处代理部门负责人廖家权解释道。学校打造的“赛教融合”培养教学体系,将传统师生关系转变为职场项目团队,将教师转型为技术顾问,学生提前适应岗位需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向输出者,而是成为竞赛团队的“协作者”。

在智能汽车竞赛中,师生团队共同调试代码、优化机械结构,这种平等的互动激发了教学活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也倒逼教师追踪行业前沿,将赛场知识融入到教学环节中,每个技术攻关环节都参照行业标准。这种培养模式的深层价值也构建了学生能力成长的闭环:以赛事为“纽带”,实现赛场经验无缝对接职场需求。

“获奖不是终点,而是人才培养质量检验的新起点。”学校正将竞赛中积累的典型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并推动优秀项目入驻校内孵化基地。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构建“课程一实践一竞赛一产业”的立体化育人生态。为培养兼具专业技术与商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保障,在这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路上,教育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



文案:陈颖颖

图片:校官网

(品牌营销与新闻中心出品)